慢性胃肠炎是一种迁延不愈的胃肠道疾病,多呈反复发作的过程,因此很难确定慢性胃肠炎一定会好了。患者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胃肠镜检查、血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等确定是否已经好了。
1、临床症状:慢性胃肠炎患者在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后,食欲可逐渐恢复,没有明显的腹痛、腹泻,且大便性状、颜色等也逐渐恢复正常,没有脓血便、黏液便、水样便等情况;
2、胃肠镜检查:如果患者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得到缓解,通过胃肠镜检查,没有发现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等病理学改变,则表明慢性胃肠炎有好转;
3、血常规检查:如果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感染指标明显下降或正常,则提示慢性胃肠炎的炎症已被控制,慢性胃肠炎患者的血象检查结果一般也会趋于正常;
4、大便常规检查:如果患者的大便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红细胞等数值正常,且消化道造影、胃镜等检查也显示胃肠道没有明显充盈、狭窄、堵塞等情况,则表明慢性胃肠炎有好转。
此外,患者可以进行胃肠镜下的病理活检,如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胃肠道黏膜的炎症已经消退,则说明慢性胃肠炎患者的病情已经好转。建议慢性胃肠炎的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注意保暖,不要喝酒、抽烟,以免刺激胃肠道而加重病情。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