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可通过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腹部彩超检查等,进行诊断。建议患者明确存在急性胃肠炎时,可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1、临床症状:急性胃肠炎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腹泻次数多、时间长时,会导致患者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2、血常规检查:急性胃肠炎是由于病原体侵入胃肠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血常规检查可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伴核左移,C反应蛋白升高;
3、大便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指标,可明确有无肠道感染情况。如果大便中有较多的黏液、脓液、寄生虫、虫卵等,提示患者可能是急性胃肠炎;
4、腹部彩超检查:通过腹部彩超检查,可以发现胃肠道有无扩张、渗出等病变情况,从而判断是否是急性胃肠炎。
如确诊急性胃肠炎,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大部分急性胃肠炎可在一周内痊愈。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阿托品、消旋山莨菪碱等药物缓解,腹泻严重时,可使用蒙脱石散治疗,有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平时饮食应注意卫生,不吃变质或受污染的食物,以减少急性胃肠炎的发生。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