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性病 > 淋病常识

淋病的传播途径及治疗方式

2010-09-27 10:06:0039健康网社区

  一、淋病常识

  淋病(gonorrhea)是淋菌性尿道炎的简称。是由奈瑟氏淋病双球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生殖器官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炎症。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可以治愈。如不正规治疗,自服一些消炎药,可暂时掩盖症状,转为慢性淋病。病情重者,可侵犯多个器官,导致淋菌性关节炎、淋菌性盆腔炎、淋菌性脑膜炎、淋菌性胸膜炎、淋菌性心内膜炎,甚至导致终身不育。妇女孕妇感染,可引起宫外孕、早产。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可引起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失明。

  人类在古时候就发现了这种疾病,《圣经》上就有这样的描述。17世纪来,Boswell曾生动地描述了他本人的发病情况,反复感染、并发症及治疗情。John Hunter(1728-1793年)认为根据传染的部位可决定疾病的类型,例如淋病是发生在粘膜上,而梅毒下疳则发生在皮肤上。依照这种假想,他将一个淋病患者的脓液移植到自己身上,由于此患者同时患有梅毒,因而John Hunter同时染上了淋病和梅毒,最后死于梅毒性主动脉炎。

  在我国,公元前2-3世纪,《黄帝内经素问》载曰:“膀胱不和为癃。”公元二世纪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这样描述淋病的:“小便如浆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公元7世纪隋朝巢元方在《诸病源候总论》中把淋病分为七淋,即石、气淋、膏淋、痨淋、热淋、血淋、寒淋,并把膏淋列为急性淋病,痨淋列为慢性淋病。

  解放前,我国一些城市的淋病发病率为20%左右。解放后在1953年早期病人已近绝迹,1960年基本上完成了晚期病人的普查普治,1964年已基本消失淋病。由于淋病是世界各国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接触者感染率高,潜伏期短,可在短期内病例成倍增长。又由于1976年西非和东亚出现了耐青霉素的淋球菌菌株以来,世界淋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我国自1975年以后,淋病又死灰复然,病人逐年呈直线增多,是性病主要发病病种。如上海地区性病就以淋病为主,约占90%以上。

  淋病的病原体即奈瑟菌,是1879年由Neisseria首次分离出的淋病双球菌,因而淋病双球菌又称为奈瑟又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s)。淋病双球菌呈肾形,两个凹面相对,大小一致,长约0.7微米,宽0.5微米。它是嗜二氧化碳的需氧菌,革兰染色阴性,最适宜在潮湿,温度为35℃,含2.5-5%二氧化碳的环境中生长。常存在多核白细胞内,椭圆或球形,常成双排列,无鞭毛、无荚膜、不形在芽孢,对外外界理化条件的抵抗力差,最怕干燥,在干燥环境中1--2小时即可死亡。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都易致死。对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也很弱。

  正常成年男性尿道长15-18厘米,舟状窝粘膜由鳞状细胞组成,前尿道粘膜由柱状细胞组成,后尿道及膀胱粘膜由移行上皮细胞组成。细胞的排列及层次以细菌的抵抗力各不相同,舟状窝系复层鳞状细胞重叠组成,对淋病双球菌抵抗力最大。前尿道柱状细胞是成行排列而且是单层结构,一遇感染,病菌即可由细胞间隙进入粘膜下层,引起严重病变。后尿道及膀胱三角区的移行上皮由于受解剖结构上的限制,不能伸缩自如,也易受侵袭。膀胱壁除三角区具有很大伸缩性,移行上皮能起鳞状细胞的作用,从不受淋病双球菌的影响。

  淋病双球菌进入尿道后,借助于菌毛,蛋白Ⅱ和lgAl分解酶迅速与尿道上皮粘合,淋病双球菌外膜的蛋白转至尿道的上皮细胞膜,继而淋病双球菌被柱状上皮细胞吞食,然后转至细胞粘膜下层,通过内毒素脂多糖和补体,lgm等的协同作用,于该处造成炎性反应。36小时后,即引起严重的粘膜红肿,并有脓液出现,白细胞均集中于细菌丛的周围。细菌进入尿道腺体和隐窝以后同样可自粘膜层深入下层组织。各腺窝及套开口,为细菌进入要道,病理变化较其它部位更为严重。腺管及窝开口常被阻塞,分泌物不能外泄,造成腺和窝的脓肿。经过炎性反应以后,尿道粘膜大半坏死,反应严重的,粘膜下层组织,甚至海绵体也受影响,因而发生尿道周围炎、脉管炎、淋巴结炎和腹股沟淋巴结炎等。修复时所有被破坏的细胞均为鳞状细胞所替代,修复的粘膜增厚、增硬、容易出血。粘膜下层、腺窝及其它周围组织受到侵袭时,多为结缔组织所替代。感染严重或反复发作的,可出现纤维化,引起尿道狭窄。

  在50年代时,曾有人主张采用局部冲洗疗法治疗淋菌性前尿道炎,但局部冲洗效果并不好,而且可能使前尿道炎向后尿道扩散,形成急性后尿道炎。细菌主要侵袭尿道嵴、前列腺及精囊的开口,从这些管道,淋球菌进入前列腺和精囊,所谓淋菌性后尿道炎实际就是急性淋菌性前列腺炎和精囊炎,少数患者合并附睾炎。潜伏于这些腺组织的细菌成为慢性淋病的主要病灶。

  二、传播途径:

  (一)***传染人是淋球菌的唯一宿主

  淋病患者是其传染源,性接触是淋病主要传播方式。与淋病患者或带菌者发生一次生关系,男性有70%-90%可能染上淋病,女性有30%-60%可被传染。成人特别是男性淋病99-100%属于***传染。目前,我国以暗娼为主要传染源。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453例女性淋病患者中,382例为暗娼。各国调查资料表明,在淋病患者中男女一次***感染率为22-35%;男女双方感染率是男性易于传染给女性。一次***男性传染给女性的感染率为50-90%,女性传染给男性的为25-50%,感染率与***次数成正比。男性与女性病人***感染率平均为19-25%,二次为35%,三次为49%,四次为57%。

  (二)非性接触传染

  主要是接触病人含淋病双球菌的分泌物或污染的用具,如沾有分泌物的毛巾、脚布、脚盆、衣裤、被辱、床单、浴盆、大便纸,甚至厕所的马桶坐板等均可传染。特别是女性(包括幼女),因其尿道和生殖道短,很易感染。

  上海市性病防治中心曾对浴室内淋病双球菌模拟污染实验进行了流行病学的调查,对实验组及对照组使用过的浴巾、垫巾、毛巾、更衣柜、浴缸、水龙头及拖鞋分别采样48件。实验组24件,淋病双球菌阳性5件,阳性率为20.83%。对照组22件,淋病双球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实验组和对照组淋病双球菌污染采样结果表明,淋病患者淋浴时污染明显存在,且其使用过的物品阳性率也较高。如果健康人在其淋浴后半小时内接触污染物,则易于感染上淋病。

  (三)产道感染

  如产妇是淋病患者,分娩时产道内的淋病双球菌就会传染给新生儿。

  (四)自身传染

  接触淋病患者自身感染。例如用污染的手碰到自己的眼睛,可引起急性淋菌

  性结膜炎。

  三、患了淋病应注意什么

  1、及早接受诊断及治疗可避免因病菌扩散而引发的并发症,以至对以下器官造成永久损害。

  <1>男性前列腺及睾丸。<2>女性输卵管及卵巢。<3>关节(经血液扩散)。

  2、为了防止淋病蔓延及避免并发症,患者必须将事实告诉性伴侣,使其尽早得到治疗。

  3、对能接触到脓性分泌物的内裤、毛巾、马桶、手等进行消毒处理。

  4、淋病治愈后,不存在病后终身免疫。因此要端正性生活态度,正确使用避孕套,以减少再次感染淋病的机会。

  四、预 防

  1、加强卫生知识宣传,使广大群众对此病都有所了解,特别是青年人要进行性健康教育(包括生殖卫生),同时要求他们自爱自律。

  2、加强治安管理,坚决取缔卖淫嫖娼活动,查处客留卖淫的宾馆、旅社、歌舞厅和酒巴等地的不洁行为。

  3、卫生部门要加强对淋病疫情的管理,做好监测工作。

  4、坚持一夫一妻的性关系,爱情专一是我国传统的性道德观念,也是预防性病在我国蔓延的重要手段之一。夫妻一方一旦感染了性病,应及时治疗,治愈后再***。或鼓励和劝说使用避孕套。

  5、发现病人要积极彻底进行治疗,对已治愈的淋病患者要定期进行追踪复查和必要的复治,以求根治,防止复发。为防止无症状性淋病传播,导致晚期病

  变,在必要时应进行预防性治疗。

  6、注意个人卫生。淋病病人在未治愈前应自觉不去公共场所,如公共浴室、公共厕所、餐厅等。被淋病病人污染的物品包括被褥、衣服等生活日常用品应及时消毒处理。淋病患者应禁止与儿童,特别是幼女同床,共用浴盆和浴巾等。

  7、患有淋病孕妇的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给予硝酸银滴眼预防。

(实习编辑:郭婷婷)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