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性病 > 其他性病

艾滋病究竟可怕在哪儿?

2010-02-19 13:25:0039健康网社区

  艾滋病毒又被称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简称HIV。

  艾滋病患者并不是死于艾滋病,而是死于机会性感染

  人类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然而,HIV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有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

  我们通常所指的艾滋病分两种人群: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两者是有区别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简单说就是机体受到了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但不马上发病,潜伏在身体内,缓慢地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毁坏人体的免疫功能。艾滋病病人简单说是指患者已受到了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并显现出明显的症状,例如发烧、腹泻、消瘦、口腔黏膜感染等。

  其实艾滋病患者并不是死于艾滋病,而是死于机会性感染。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远比艾滋病病人更危险

  机体已经没有了免疫能力,所以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病原体及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任何致病毒的侵袭都会感染,有可能是肺部、皮肤等全身各个部位,就像是别人打你,你无力回击一样。

  1992年沈阳的一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正是由于在非洲劳务期间在一家不正规的诊所里拔牙时,不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回国检疫时被发现。在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这两种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远比艾滋病病人更危险。由于自己和别人不知情的状况下未被隔离,这些携带者散布在普通人群中,在毫无戒备、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对健康人群造成威胁,而且防不胜防。

  在我国艾滋病人每人一年要花3~4万元治疗

  记者获悉:目前各种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包括中医等鸡尾酒疗法主要通过药物,一方面提高机体免疫力能力,另一方面降低艾滋病病毒的载量。在原来,艾滋病感染者大都依靠进口的药物治疗,每年大约花费10多万元,现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在使药品国产化,即使这样每人一年也得有3~4万元的开销,据调查,国内95%的感染者都支付不起这样高昂的治疗费用。

  人们在对艾滋病谈虎色变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的共同敌人是艾滋病,而不是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病人不是罪人,无论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成为艾滋病患者的,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孤立他们。人们对艾滋病病人的错误态度,才使得他们拒绝承认患病,甚至拒绝接受治疗,许多有过危险行为的人也不愿接受检查。

  普通健康人的每一个极端的表现,都深深地刺伤他们脆弱的内心和自尊,让他们独自一人承担着度日如年地煎熬。这些使他们害怕现身于公众面前,担心打破了好不容易的宁静。

  在各个媒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政府官员及公众人物身体力行地表达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他们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攻克的是艾滋病病毒,而不是艾滋病病人。

  目前的医疗科学尚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但我们也不要把它想得太恐怖,产生畏惧。防治艾滋病的同时,社会的理解和关爱更是尤为重要。

  虽然每年只有一天是世界艾滋病日,但是每一天都应该是艾滋病的防治日和关爱日,用我们的善良和乐观感动艾滋病者,不要让我们的爱只停留在这一天,让艾滋病人每天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艾滋病的预防

  性病患者、同性恋者、卖淫嫖娼者、静脉吸毒者是最容易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群。

  艾滋病感染者的配偶被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一方发生感染后又传给对方的情况已不止一例。

  预防艾滋病也不要谈虎色变,在公共场所参加娱乐活动、乘公共交通工具、共用厕所和淋浴、游泳场馆游泳、共用办公用品、同桌餐饮、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等不会传染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但是却完全可以预防的严重传染病。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通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很多年,外表看上去完全正常,但他们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要想预防通过性途径传染艾滋病,要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

  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染艾滋病,一方面不要吸毒,特别是不能共用注射器或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染艾滋病的另一个方面是避免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拔牙和其他侵入人体的操作,避免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要注意避免怀孕和哺乳时经母婴途径传染艾滋病。

(实习编辑:陈占利)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