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女士还不到40岁,然而日常却经常被腰疼所折磨,尤其是夜晚和坐久了,疼痛的感觉更甚。原本她以为这不是什么大病,加上平常工作忙碌,也就没当回事。
但有一次在公司上班,钻心的腰疼让她无法直立甚至连一步都无法行走。之后她被同事送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这个瘦瘦弱弱的姑娘有骨质疏松的症状。
小周有点奇怪,骨质疏松不是上了年纪的人才得的病吗?医生问小周,日常是不是在节食减肥,小周说自己很少吃主食和肉类,医生则告诉她,减肥方式不当,会导致钙吸收和流失加剧,最终诱发骨质疏松。
为什么女性容易被骨质疏松“盯上”?
骨质疏松是相对常见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根据2018年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骨质疏松的男性患者为6%,女性患者是32.1%,65岁以上的女性患者,发病率更是达到了51.6%。
骨质疏松更容易发生在这些人的身上,绝经后的女性、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长期抽烟和酗酒的群体、有高糖饮食习惯的群体、家族遗传群体。
此外,患有糖尿病、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的人群,患病的概率也要超过其他人群。这其中,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群体,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
女性之所以更容易被骨质疏松所“青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绝经导致的雌激素水平的下降。
绝经之后的女性,骨量下降明显增快,每年骨量的丢失率可以达到2%-3%,严重的可以达到7%,这一严重的丢失过程会持续8-10年的时间。
由于雌激素影响骨骼的代谢,分泌减少,导致骨形成和吸收加快,从而使得骨吸收量超过了形成量,最终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
绝经因素之外,女性如果过度节食减肥,日常缺乏体育锻炼和光照,也是骨质疏松的主要诱因。这也是为什么,骨质疏松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都市年轻女性的身上。数据显示,已经有25岁的女性骨质疏松病例了。
除此之外,老年人由于骨代谢的失衡,也是骨质疏松的高发群体。再者,老年群体更容易多种疾病缠身,甲亢、糖尿病、风湿性和类风湿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因素也会影响骨代谢的平衡,进而诱发骨质疏松。
身体发出这4个信号,骨质疏松会先后“光临”
疼痛:
这是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之一。全身疼痛或者单纯的腰背疼痛都可能出现,而且持续时间长且疼痛剧烈,严重的患者影响日常活动,并伴随有肌肉痉挛的现象。
骨折:
由于骨密度的下降,脆性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有些患者的剧烈疼痛,事实就已经发生骨折了。轻微的外力就会导致骨折,而且骨折后再次发生的概率会叠加。
脊柱变形:
都说年龄越大身体就会逐渐变矮缩短,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出现使得脊柱变形,进而导致身体变矮。
呼吸功能下降:
压缩性骨折若发生在胸和腰部位置,导致脊椎后弯,胸廓畸形,肺活量会受到影响,从而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到了40岁,就该防治骨质疏松了!
针对骨质疏松,关键在于预防,而且越早预防越好。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宁光教授表示,骨质疏松发病隐匿,多数人都不把它当回事,有的人直到骨折了,才发现自己得了骨质疏松症。
而且,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往往不容易愈合,尤其髋部骨折的患者第一年的死亡率高达20%,肺炎、血栓等多种并发症是常见的致死率。
即便能够存活,多数患者也是卧病在床,生活从此难以自理,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够恢复到骨折前的生活质量。正因为发病后会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所以骨质疏松的预防刻不容缓。
1.饮食结构要合理
摒弃错误的节食减肥方法,日常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尤其要从青少年时期做起。牛奶、豆制品、海带、虾皮等食物含钙量都较高,可以适当多吃。
尤其是牛奶,成年人每天摄入500毫升、儿童750毫升,可以保证每天钙的吸收量。
2.保持运动
英国的相关研究发现,运动能够促进破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变,从而增进骨细胞的生成,增加骨量,提高骨量峰值。
再者,室外的运动在光照下有助于补充维生素D,不过要避免阳光过度强烈损伤皮肤和眼睛。
3.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避免烟酒,少喝浓茶、咖啡和碳酸饮料,饮食要少盐、低糖。
4.提高检查意识
人到中年,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外,提高骨密度的检查意识,有利于尽早发现骨质流失的情况,以便尽早干预和治疗。在这一阶段,可以适量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如果出现相应症状,要进行规范化治疗。
总结来看就是,年轻的时候提高预防意识,待到发病高危年龄段,进行规范化的预防,是防止骨质疏松和保证健康的关键。
参考资料:
[1]为何中青年女性更容易骨质疏松?符合这3点要警惕[N].人民网,2019.10.25
[2]预防骨质疏松 三个阶段最关键[N].健康报,2020.1.24
[3]骨质疏松症并非老年人的“专利”[N].科技日报,2009.11.23
[4]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光吃钙片还不够[N].新华每日电讯,2017.7.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