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诱发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次会议上有关Hp致胃癌的一些新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动物实验、临床人体试验及干预治疗等方面,现就临床试验和干预治疗的部分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临床试验
线粒体DNA(mtDNA)是癌症基因突变的一个热点,因为许多致癌物首先修改它,包括胃癌在内的许多肿瘤中都被发现有mtDNA突变。胃癌是Hp引起的慢性胃炎的长期结果,Ceu等分析了150例Hp感染者(99例慢性胃炎和61例胃癌)的资料,从患者的胃组织标本、血清和邻近的正常组织中分离DNA来筛查mtDNA突变。结果显示胃癌患者的mtDNA突变 (28/61例,46%) 发生率高于慢性胃炎患者(20/99例,20%,P<0。0001)。因此,胃癌中的mtDNA突变更常见,这些突变与Hp基因型无关。
细胞色素C P4502C19(CYP2C19)多态性与肺癌、肝癌或食管癌致癌物解毒或前致癌物激活有关。为了分析CYP2C19基因型和Hp感染与胃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日本学者Mitsushige检测了111例Hp阳性胃癌患者及Hp阳性非胃癌对照组的CYP2C19基因型。CYP2C19基因型分3组:纯合强代谢者(homEMs)、杂合强代谢者(hetEMs)和慢代谢者(PMs)。还比较了胃癌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CYP2C19基因型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水平(一种胃萎缩的生物标志)。结果显示,胃癌患者中homEMs、hetEMs、PMs的频率分别为31。5%、42。3%和26。2%;正常对照组为38。1%、47。0%和14。9%。CYP2C19慢代谢者胃癌危险增加,其年龄和性别调整后的OR值为1。975。尽管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水平明显降低,但CYP2C19基因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水平或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无相关。该试验结果提示,CYP2C19相关Hp阳性的慢代谢者应该接受Hp根除治疗以预防胃癌。
CpG甲基化是一种稳定的但有可塑性的DNA修饰。抑癌基因CpG岛启动子(CGIs)的异常甲基化与包括胃癌在内的一些癌症密切相关。Takeshi等的研究纳入了26名健康志愿者(HVs)、30例胃单高分化癌与32例胃多高分化癌患者,从非癌组织部位标准的3点取胃黏膜活检。结果显示,(1)比较Hp阴性和阳性HVs者的CGIs甲基化水平,在全部的7个区域中,Hp阳性者甲基化水平比Hp阴性者高3。0~14。3倍。(2)同HVs相比,Hp阴性者,单发癌和多发癌的FLNc和HAND1(CGIs基因片段)的甲基化水平均增加,分别增加1。3和3。0倍,5。0和3。6倍。即使按轻度萎缩和重度萎缩进行分层,单发癌和多发癌FLNc也增加,分别为1。9和4。8倍, 4。8和15。8倍。(3)在Hp阳性者中,HVs和胃癌患者甲基化水平都不同程度增高。(4)Hp阳性者(非癌和胃癌患者)甲基化水平最高,Hp阴性的胃癌患者次之,考虑到这些患者中大部分曾经感染过Hp,由此得出结论,当前存在Hp感染可强烈诱导胃黏膜细胞甲基化。甲基化水平增高与胃单原发癌与多发癌相关。在无癌前病变的胃黏膜中,甲基化水平可能是胃单原发癌与多发癌的一危险标志物。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