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胃病 > 其它胃病

升阳通降法治疗胃粘膜脱垂症32例观察

2007-08-23 00:43:00

  胃粘膜脱垂症是因胃窦部粘膜松弛脱垂,甚至脱入幽门管所致,常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发生,临床上多有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左侧卧位减轻,嗳气返酸、腹胀,少数伴呕血、黑便。笔者自1992年开始用升阳通降法治疗本病3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21~67岁,平均38.7岁;病程1个月~5年。其中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12例。全部病例均有上腹部疼痛,进食后加剧者15例,缓解者6例;大便潜血阳性者3例。

    治疗方法

  黄芪24g、白术12g、柴胡6g、升麻6g、党参12g、陈皮9g、元胡12g、金铃子9g、白芍12g、炙草10g,如大便潜血阳性者加紫珠10g、白芨9g;腹胀明显者加川朴9g、枳壳9g;吞酸者加左金丸9g;食滞者加谷芽15g、麦芽15g、内金10g。

  每日1剂水煎服,10剂为1疗程,治疗3疗程后观察疗效。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X线钡餐复查胃粘膜无脱垂;好转: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胃镜复查胃粘膜仍有轻度脱垂;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胃镜复查胃粘膜脱垂无好转。

  32例中治愈15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

  典型病例

  张某,男,32岁,上腹部反复无规律性疼痛半年,X线钡餐检查提示胃粘膜脱垂,经服三九胃泰等药无明显好转。证见胃脘疼痛,腹胀纳呆,时有嗳气,舌淡胖苔白腻,脉濡。

  辨为清阳不升,浊气内阻,治用升阳益胃,理气降浊。

  方用:白术12g、党参12g、柴胡6g、升麻6g、白芍12g、元胡12g、陈皮9g、金铃子9g、川朴9g、枳壳9g、藿香12g、神曲9g、内金9g。

  上方加减服用20剂,症状完全消失,无胃脘疼痛不适,再用香砂养胃丸调理,X线钡餐复查胃粘膜脱垂已消失。

  体会

  本症属中医胃脘痛、痞胀等范畴,病机在于脾胃内伤,清阳不升,脾气下陷,浊邪内阻,气机不畅。董建华教授认为“胃脘痛不论寒热虚实,内有郁滞是共同的特征”。力倡胃脘痛治疗首在“通降”,叶天士认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故治疗上应升阳与通降相结合。方用黄芪、炙甘草、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升阳益气,元胡、陈皮、金铃子通降泄浊、调畅气机。《临证指南医案》曰:“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香燥,胃喜柔润也。”故以白芍易当归,与党参、黄芪相伍,取甘能缓急,酸能敛阴之意,以达“甘酸相合,共奏阴血”之妙。全方升阳益胃与理气降浊合用,使脾升胃降,气机调畅,胃粘膜脱垂得以恢复。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