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的形成及表现
大自然中存在易使人致病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湿邪便是其中一种。湿邪侵犯人体时,当遇到热性体质时便会从热化,形成湿热体质,如果是偏虚寒体质的人群,则从寒化,形成寒湿体质。
此外,湿气的产生与脾胃运化功能下降有直接关系,此为内湿。
湿热分布在人体不同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不同症状:
上焦:口干、口苦、舌苔黄厚腻、痤疮等
中焦:脾胃运化时长、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等
下焦:小便灼热感、大便粘腻不爽或不通等
很多人并不知道,湿邪与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也有很大的关系。
湿热的治疗
湿热的治疗,重中之重是要顾护脾胃。
古代医家曾这样形容湿邪,“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当湿与热纠缠在一起时很难清除,所以治疗的时候需要将湿与热分解开,先清热,再除湿。由于清热解毒的药物往往性味寒凉,容易伤及脾胃,导致湿气更加缠绵不愈,所以治疗时一定到兼顾脾胃的正常功能。
湿热体质的调养
湿热体质的调养,首先是要保护好脾胃功能,避免进食生冷食物,如水果、冷饮等,防止湿气困阻。
其次,养成正常作息习惯,早睡早起,熬夜易损伤人体阳气,不利于湿气的祛除。
第三,饮食清淡,多素少荤,植物可直接从大自然中汲取能量,比起需要二次转化的动物,湿气更少,所以以素食为主可避免人体湿气过重,更适合湿热体质人群。同时晚餐应少吃,最好在餐后配合适量运动,利于消化。
第四,多运动,让脾胃保持疏通状态。
【医生名片】
黄臻
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
副主任中医师
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广东传统医学师承签约教授。世界中联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保健协会中医治未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委员。擅长急性脑梗塞、急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等急危重症的中药、针、灸主导的中西综合急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风后遗症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胃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等消化系统疾病,颈肩腰椎病、时行感冒、睡眠障碍等疾病的中西综合治疗与亚健康防治。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