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运动保健

这张无价的“运动处方”,请糖尿病患者收好!

2020-03-17 00:23:16医学界

  运动的益处

  与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一样,运动治疗也是糖尿病整体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环。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及机体免疫力。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运动还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辅助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减少降糖药物用量。病情较轻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以不用降糖药,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就能够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尽管运动对糖尿病人益处多多,但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运动。有严重并发症或者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盲目运动可能会加重病情,反为其害。

  此外,也并非只要活动身体就一定获益。倘若只是漫不经心地随便活动,肯定起不到预期的运动效果,但若一味地追求运动的强度而忽视自身的承受能力,同样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哪些病人适合运动?应该选择什么项目?究竟该如何运动?这里面其实大有学问。只有讲究科学、合理安排、因人而异、持之以恒,才能真正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之目的。

  1

  运动前的准备工作

  为确保运动安全,运动前应做到:

  1、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检查项目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心电图及心功能等,看看有无心血管、神经以及其他方面的并发症。可与医生共同讨论目前的病情是否适合运动、哪种运动更适合、运动量该多大,以及运动中应该注意什么等问题。

  一般说来,有下列7种情况者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1)有急性并发症或急性感染;

  2)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3)有严重神经精神病变;

  4)有糖尿病足溃疡;

  5)近期发生心肌梗死、脑中风、合并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

  6)血压控制欠佳,如收缩压大于160mmHg或舒张压大于100mmHg者;

  7)血糖控制很差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每次运动前细检查足部并选择合脚的鞋袜。要特别注意鞋底平整,不能有沙、石之类的异物。

  3、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片”。卡片上应写上姓名、亲友联系方式,写明你的病情。如果出现意外,便于他人采取急救措施及帮助联系患者家人。

  4、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如糖块、巧克力、饼干、甜饮料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

  5、最好结伴运动。让同伴知道你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应如何处理。

  2

  合理选择运动方式

  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主要依据体内氧代谢状况而定。“有氧运动”(也称“耐力运动”),顾名思义就是在有氧状态下进行的运动,是指能增强体内氧气的吸入、运送及利用的耐力性运动,其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新陈代谢,辅助降低血糖及血脂。

  适合糖尿病人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爬山、健身操、交谊舞、太极拳、游泳、划船等,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及爱好选择。

  “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其特征是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如短跑、举重等竞技性运动,此类运动能促进体内升糖激素的分泌,反而会使血糖升高。

  步行是最安全简便、易于坚持的一种方式,被认为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体质较差者)的首选运动项目。

  健身跑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适合于体质较好、无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当然,糖尿病患者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病情、体力状况、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例如,住高层建筑者,可进行爬楼梯运动或跳绳、原地跑等运动。

  3

  科学确定运动量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量一定要适中。运动强度过大,不仅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且会加重心脏负担,对身体有害;运动强度过小,则达不到锻炼身体和控制血糖的目的。因此,科学确定运动量很重要。下面介绍3种评估运动强度是否合适的方法:

  1、“交谈试验”法:这是衡量运动强度的一种简便方法。运动时达到刚好还能自然交谈的程度,表明运动强度比较适中;倘若运动时气喘吁吁,交谈困难,表明运动强度过大,须适当降低。

  2、“自我感觉”法:①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汗,无发热感,心率无变化或休息2分钟内恢复。②运动量适当。运动后有微汗,轻松愉快;稍感乏力,休息后可消失,次日体力充沛。③运动量过大。运动后大汗、胸闷气短;非常疲乏,休息后15分钟脉搏未恢复,次日周身乏力。

  3、“适宜心率”法:即通过数运动后即刻的脉搏来了解自己的运动强度是否适宜。如果运动时的脉搏(次/分)达到“170-年龄”,说明运动强度适宜。例如,一位50岁的患者,运动中的适宜心率大约是120次/分(170-50)。此外,还要注意血压变化,运动强度以收缩压不超过180毫米汞柱为宜。

  4

  定时、定量运动

  运动治疗的目的是与饮食、降糖药相互配合,控制好血糖水平。因此,运动不得随意而行,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及运动频率尽可能相对固定。

  1、固定时间:糖尿病患者每次运动的时间要保持相对固定。多数学者认为,餐后1小时是糖尿病患者开始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此时段体内血糖水平相对较高,运动不容易导致低血糖,而且对降低血糖的帮助最大。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运动,尤其不宜在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尚未进餐时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

  2、固定强度:运动强度宜相对固定,这样可以减少血糖波动、防止低血糖发生。

  3、固定频率及时长:美国糖尿病预防研究表明,每周运动至少150分钟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时间过短达不到理想效果,过长则容易损伤骨骼肌肉。每周至少安排5天、每次运动时间在30分钟左右。

  当然,年轻体质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运动时间,而年迈体弱者可以酌减。切忌平日不运动,攒到周末“暴炼”。

  5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低运动量(<最大耗氧量的40%)开始,持续时间为5~10min。若患者自我感觉良好,能够继续适应运动,再逐渐进入中等强度的运动(最大耗氧量的50%~60%)。运动中及运动后如出现呼吸困难、胸部有压迫感、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严重者须尽快送往医院诊治。

  此外,无论采取哪种运动方式,都必须长期坚持,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起不到锻炼效果的。有资料表明,终止运动锻炼3天,已获得改善的胰岛素敏感性会随之消失。因此,运动疗法的实施每周至少3次以上。

  6

  做好运动前热身与运动后放松

  为确保运动安全,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整理放松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1、热身运动:运动前先做5~10分钟的低强度有氧热身运动,例如,在跑步前先做些伸展运动,然后慢走5~6分钟,再逐渐加快步频。目的是通过逐步增加运动强度,提高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能力,提高关节、肌肉的柔韧性,以免运动使肌肉拉伤。但要避免屏气动作,因屏气可使收缩压升高。

  2、放松整理:运动时大量血液聚集在四肢肌肉组织中,若突然停止运动,血液不能很快回到心脏而导致暂时性脑缺血,引起头晕、恶心甚至虚脱等症状。因此,运动不要突然停止,至少要做5~10分钟的整理运动,使心率恢复至每分钟比静息时高10~15次的水平后再停下来休息。例如,慢跑20分钟后,逐渐改成快走、慢走、伸腰、踢腿,再步行回家休息。

  7

  预防和处置运动中低血糖

  运动可消耗能量、降低血糖,但有时饿肚子运动也会引起低血糖,为了防止运动时及运动后发生低血糖,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参加运动,这时血糖较高,因而不易发生低血糖。

  2、胰岛素注射部位尽量不选择大腿等部位,因运动时剧烈活动的部位血流量会增大,胰岛素吸收加快,容易导致低血糖。

  3、尽量避免空腹运动。

  4、如果要进行中等度以上的运动且持续时间长,可适当减少运动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的用量,也可在运动前及运动中间适当加餐。

  5、有条件的话,可在运动前后用血糖仪各测一次血糖,以便了解运动量多大比较合适,不至于引起低血糖。

  6、如果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服下随身携带的食物,轻度低血糖一般休息10分钟左右症状即可缓解。若未能缓解,应再进食,并立即由他人护送去医院。

  小结

  运动治疗强调个体化,不同年龄和体质的个体,在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时各不相同,运动不足或过量皆不足取。此外,运动必须遵守的3个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