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1型糖尿病(T1DM)患者而言,胰岛素依赖及严格血糖控制是防治T1DM慢性并发症的关键。在T1DM患者中,30%有严重低血糖,5%有反复发作的严重低血糖,即使是经结构化教育、胰岛素泵及连续血糖监测强化管控,仍旧有30%的患者需要进行胰岛细胞或胰腺的移植[1]。
现阶段,胰岛移植治疗T1DM最理想状态是达到胰岛素独立,即不需要外源性胰岛素的治疗。
胰岛功能不行了?我们再造一个!
Ekaterine Berishvili等学者2019年10月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篇文章概述了使用离解的胰岛细胞(ICs)和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成功生成可行的功能性胰岛类器官的探索性实验[3]。
研究人员认为:“传统的胰岛移植后,炎症、局部缺血和不良血管生成会使得移植后胰岛细胞大量损失,难以长期维持患者的血糖水平。”
而hAECs具有高增殖能力,多系分化,易于获得的特点,在与解离的ICs混合后,可以形成稳定的胰岛类器官细胞团,并且在体外培养环境下稳定存在。
绿色为解离的ICs,红色为hAECs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混合了两种细胞的胰岛类器官细胞团在体外培养的第5天开始,胰岛素的表达能力就远高于单纯的ICs细胞团。换言之,这种混合细胞团制造胰岛素的能力更强。
共培养细胞团移植:
更好血糖控制,更少排异
近期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al》的研究文章借鉴了之前Ekaterine Berishvili等人发表的研究中的方法——用人脐带间充质细胞(HUCPVC)与胰岛细胞共同培养后移植到T1DM的小鼠模型中[2]。
这次,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不仅进行了实际的尝试,更分情况讨论了哪种比例用于移植是最好的。
研究人员按照胰岛细胞与HUCPVC的混合培养比例将T1DM小鼠模型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观测了几组小鼠移植后的血糖控制、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情况。
研究人员发现,以1:30的比例移植共培养细胞团的小鼠在移植后的第3天就恢复了正常的血糖水平,比单纯移植胰岛细胞的小鼠更快。而在非免疫缺陷的小鼠中的移植结局则表明:使用1:150比例细胞团进行移植的T1DM小鼠在7周内血糖控制最好,并且排异反应的出现时间也发生延迟。
共培养细胞团移植的小鼠血糖控制更佳
同时,研究人员还表示,这种方法能够减少移植所需要的胰岛细胞数量,某种意义上能够改善目前胰岛细胞供体不足的情况。
虽然目前对于人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胰岛细胞进行的研究还停留在动物阶段,但正如英国糖尿病研究主任伊丽莎白·罗伯森博士说的那样[4]:
“目前捐赠的胰腺供体远远不够,而且胰岛移植并不能让T1DM患者完全摆脱胰岛素泵。爱丁堡大学的这项探索性研究带来了曙光,这或许将使得胰岛移植在未来更加广泛应用并切实有效。”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