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的文章《儿童肥胖:有些事,打娘胎里就注定了》,我们谈到了宫内环境对糖尿病影响的相关研究,从中我们知道,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都会增加日后和后代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尤其是有相关针对饥荒的研究发现:暴露于饥荒中的人更容易出现超重,T2DM、高血糖,代谢综合征等,甚至有学者认为:饥荒与代际风险的相互作用是中国目前2型糖尿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另外我们也知道,有研究显示[1]:低热量饮食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缓解糖尿病,甚至我们经常还能听到这样的饮食媒体报道:低热量饮食可以延长寿命。
那么你可能会想到:「低热量饮食」不就是一种类似模拟「饥荒」的状态吗?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并没有如此简单……
压力大,身体自然会变差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饥荒为什么会增加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呢?
这可能是通过影响表观遗传修饰,从而对后代的表观遗传学特征产生影响。但饥荒之所以会带来「伤害」,一方面除了饥荒带来的「低能量状态」,另一方面还与这种极端环境带来的「生活压力」或者说是「心理压力」有关,可以表现为情绪低落,应激,焦虑抑郁等。
因为人如果长期处在压力模式下,放松模式不能启动,副交感神经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身体会得不到修复,免疫系统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各种疾病也将随即而至[2]。
当然,这个压力,也取决于你怎么看待,因为我们知道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看待方式,如果积极应对,这些所谓的压力并不会带来那些所谓的一系列病态的‘生理反应’,反而会带来正向的激励作用。
我们其实可以说:身体疾病不是对压力的反应,而是对“你对压力的反应”的反应。简单来说就是:“凡事想开点……”
近期发表在Obes Rev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作者全面回顾了心理压力与心理压力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并指出通过控制饮食来预防代谢综合征固然重要,但亦不可忽视病人心理压力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2]。
低热量饮食:改善糖尿病血糖控制
说到低热量饮食,临床上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限能量平衡膳食:一类在满足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这五大营养素的基础上,适量减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将正常自由进食的能量减去30%~50%的膳食模式。
间歇性禁食:轻断食模式也称间歇式断食,一类采用5+2 模式,即1周5天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则摄取平常的1/4能量(约女性500kcal/day,男性600kcal/day)的饮食模式。
禁食模拟饮食:1个月连续5天每天限制热量,Day1 正常每日热量的50%, Day2 to 5 正常每日热量的10%,之后正常饮食。
其中比较著名的研究就是 Roy Taylor 教授的 DIRECT 研究[3]。这是第一个通过饮食干预(限制能量平衡膳食)达到糖尿病缓解的随机对照(RCT)研究,研究以低热量全代餐饮食3个月825-853 kcal/d (59% 碳水化合物, 13% 脂肪, 26% 蛋白质, 2% 膳食纤维),如果受试者愿意,可以延长至5个月,之后饮食调整为1000-1200-1500 Kcal维持体重。结果显示:46%的病程长达6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获得了正常的血糖控制。
除此之外,还有 Redman教授的CALERIE 研究[4]。这个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研究人类热量限制长期影响的实验(2年,目标:减少25%热量,实际平均减少11.9%)。实验结果显示,虽然受试人群并没有展现之前在动物体上出现的结果,静态新陈代谢率和体温在两年后没有出现明显降低(这两个指标被认为是和延长寿命密切相关),但很多和老年性疾病相关的风险确实出现明显改善,包括血压,胆固醇,胰岛素抵抗,肿瘤坏死因子等。
低热量饮食:延长寿命有依据
其实关于热量限制这种饮食策略,既往确实有大量研究显示:这种治疗方法改善了不同生物体的健康状况并延长其寿命。而且在对不同人群的百岁老人进行流行病学和观察性研究,似乎也证实了这些迹象[5,6]。
在近期发表的二篇关于卡路里限制和长寿研究综述中[7,8],作者系统回顾了关于卡路里限制减少多种疾病的发生的证据,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糖尿病、肾脏、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尽管如此,但亦有一些研究报道了不一致的结果,如对认知障碍的影响,因为有研究发现,与对照组动物相比,热量限制组灰质体积随年龄的减少更强。这个结果对人们采取热量限制的饮食策略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至少从某种程度提示:不同人群对热量限制的获益结果是不一样的。
好处很多,但低热量饮食不是万能的
虽然有研究显示:可以达到减重,以及缓解糖尿病,甚至是延长寿命的目的,但会不会带来如饥荒一样的「伤害」呢?
关于这一点,一方面取决于「低热量饮食」中的能量是否足够低,另一方面取决于「低热量饮食」是否会带来情绪上的压力。
目前关于低热量饮食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动物中,已有的人体试验的周期都很短(几周或几个月),迄今为止最长的试验(CALERIE)也只持续了2年,将这些研究结果推广到大众,即提倡所有肥胖患者,甚至正常人群持续低热量饮食,是否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如是否会增加成年后疾病发生风险或者是后代表观遗传特征的影响,不得而知。
另一个需要警惕的事情是:造成”伤害“的可能是由于持续的低能量状态,另一方面,用挨饿方法减肥的人,通常会进入这样一个循环:
少吃可以让体重下降,体重下降就特别想吃东西,一吃体重就会迅速上升,而且会有负罪感。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这个循环中,面临这样的压力,即使体重有减轻,恐怕健康必定也会受影响。
如一项比较节食和非节食双胞胎的研究中[9]:节食的双胞胎在四年的随访后,比他们的非节食双胞胎体重增加更多,长期的节食减肥是很难维持的,这表明似乎需要替代策略。因此有专家提出「热量限制」的替代方案:
1)提高运动水平
2)开发模拟「热量限制」 细胞和分子传导路径的药物(PMID: 31325469 )
正所谓,兴一利必生一弊,哪有什么完美解决方案啊。做人做事都应该把握一个度,分寸很重要,对任何带有明确意识形态的推荐,我们都应该保持警惕。把「低热量饮食」奉为神明固然不好,但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忘心里搁,这样也是另一种极端。不过分追求低热量,保持一个适当的热量控制,并且保持一个健康的积极心态才是人间正道。
即使是运动,在工地搬砖,和在健身房举铁,虽然可能肌肉,都练的梆梆的,但那对健康的影响也绝对是不一样的。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