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会议(CDS)召开第三天,在“循证医学与新药研发”的专题研讨会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研究员,临床研究与循证评价研究室主任孙鑫分享了自己对于“糖尿病治疗循证指南的现状和差距”的看法。
循证医学优化患者诊疗评估诊疗措施利弊
孙鑫主任指出,制定临床实践指南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患者诊疗,评估相关诊疗措施的获益和危害,并以声明的方式给出推荐意见。他强调:“值得注意的是,临床指南只有在自身质量保证的情况下才能起到应有作用。”
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 S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医学。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即根据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来诊治病人。循证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医学专业知识,它只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我国的临床指南制作现状与国际有所差距
孙鑫主任介绍道,评价临床指南质量国际有通用的标准,共6个方面23个条目。关于糖尿病治疗指南的评价,德国卫生保健质量和效率研究所简要报告评价了全球35个2型糖尿病的循证指南,当中多数指南在范围和目的、表达的明晰性得分较高,其他领域得分相当低,尤其是制定的方法学严谨性,8个指南提到了如何处理未发表的数据,但未说明如何应用到指南推荐意见制作。
相比之下,我国的临床指南制作现状则有所差距。“目前指南制作方法较落后,质量较差,多数指南基于专家经验给出推荐意见,这些意见缺乏透明性。指南质量因类别和机构不同,差异较大,更新比例低且更新周期长,更新方法和步骤报告均不规范。”孙鑫主任说。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人口大国,我国的糖尿病指南质量仍需改进。孙鑫表示,对策主要有三点,一是进一步促进糖尿病临床指南制作的完整体系,实现以专业协会牵头,加入临床专家团队、方法学团队、利益相关全体的跨学科合作;二是使用国际公认的临床指南制作方法学体系,因为指南体系众多,若制作体系和方法不同意,会导致混淆和困扰;三是生产高质量、本土化研究证据支持指南制作。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