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是双胍类降血糖药物,因其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并可减少糖尿病相关的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减少糖耐量受损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发生率,且副作用较小,。查阅相关研究和文献资料,对二甲双胍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作如下简要阐述:
1、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
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糖尿病预防计划研究中,共收集3234例糖耐量减低患者(IGT)(伴空腹血糖≥5.6mmol/L)。随机分为安慰剂对照组1082名,生活方式干预组(减少脂肪和热量摄入,保证每周运动150min)1079名和二甲双胍组(1700mg/d)1073名。研究始于1996年,结果显示,生活方式干预组和二甲双胍组的糖尿病发生率分别较安慰组下降58%和31%,而且这种效果无性别、种族和民族的差异。
2、对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T2DM的药物治疗中,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明显,可明显降低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并且当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时,无降糖作用,又没有磺酰脲类药物引起体重增加的不良作用。也有临床研究认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非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
3、不良反应少
在各项试验中,IGT患者对二甲双胍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多为腹痛、恶心、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均可耐受,表现出良好的依从性。
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为何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联合效果好?
我们知道,在糖尿病治疗药物中,各类药物的作用各不相同,如: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格列奈类或磺脲类则是促胰岛素分泌;二甲双胍类的主要作用则是降低葡萄糖输出和增加肝胰岛素敏感性;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则主在促肝、肌肉胰岛素敏感性和调节脂肪因子释放脂肪再分布。
那么,作为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应该如何选择最佳的糖尿病防治药物搭档呢?单纯有一种药物是否可行?
通常来说,单一药物治疗可降低HbA1c水平0.5%~1.5%,取决于所用药物和HbA1c基线水平,总的来说基线值越高,HbA1c降低的越多。当HbA1c达到目标值(<7.3%)时,餐后血糖对远期HbA1c水平影响较大。餐后降糖药物并不能减少大血管并发症事件的发生。
二甲双胍被认为是大多数患者的首选药物,因其能有效降低血糖,不良反应较低,长期使用安全性较好,极少引起低血糖,以及并不会增加体重。在二甲双胍之后要加用何种药物应考虑多种因素:药物降低血糖的水平及引起低血糖事件的可能(如:老年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药物对体重的影响也应考虑在内。
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应用,前者控制空腹血糖更有优势,后者控制餐后血糖更有优势,两者联用可以到达优势互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