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二十周年纪念日。据2011年我国疾病监测地区数据显示,我国民众糖尿病患病率为9.7%,据测算,其中18-59岁劳动力人口糖尿病患病率为7.8%。而18岁及以上居民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仅为36.1%。糖尿病是与生活方式最为密切的慢性病。促进科学的治疗和健康的饮食及正确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对于运用现代化医学技术治疗糖尿病的起步比较晚,也导致了许多患者在对于糖尿病的正确认识上存在着很多不科学的地方。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使得目前很多在针对糖尿病的治疗上面存在着鱼龙混杂的现象。我们针对此现象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后,发现许多患者在治疗糖尿病上面会遇到了诸多的玄机,总结出来糖尿病治疗的三大潜规则,以避免更多的患者在治疗上再走弯路。
规则一:
检测指标认识模糊!
通过跟大量患病多年的糖尿病患者聊天发现,即便是得病十几年的老糖友平时在糖尿病的检测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误区。调查发现87%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时做血糖的检测。由于空腹和餐后血糖检测起来十分便捷,所以很多患者在平时的检测当中把这两项指标作为了首选。但殊不知这两项指标在检测结果上面却存在着很多的不稳定因素。人体的血糖时刻在波动,不足以观察出疾病全貌。如果在认识上都达不到科学性,何谈科学化治疗。专家指出“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基础水平”这两项指标的检测才是糖尿病的“金指标”。
规则二:
保健品竟能治疗糖尿病!
目前的治疗糖尿病市场存在着大量鱼龙混杂的现象,其中也会存在着很多鱼目混珠的产品。甚至还有些保健品和食品竟然公开宣称自己拥有治疗功效。本报记者了解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文规定,只有国药准字号的药品才有治疗功效,而保健品和食品并不具备治疗功效。特别提示:如果患者一旦发现服用的保健品具备降糖功效,其中很可能掺杂着违禁成份。
规则三:
只降糖不修复自身胰岛功能!
很多患者发现,虽然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得到了控制,但并发症却还是出现了。就这个问题,记者特意询问了中国治糖新通道办公室刘主任。刘主任表示:目前很多治疗手段只是一味的在降糖,这无疑是鞭打病牛的一种做法。如果只从降糖出发,而不去修复自身的胰岛功能,只会是自身的胰岛功能越来越差,药越吃越多、胰岛素越打越多。特别是很多的降糖西药在长期服用的过程中还会引起其他脏器的损伤,久而久之的话,不仅糖尿病控制不理想,反而会引起新的疾病与病变。
医生提醒: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食、多饮、多尿、消瘦。如果有餐后低血糖、肢端麻木、无痛性心肌梗塞、突然视力减退、反复不愈的感染,一定要提高重视,及时查一查糖尿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有痊愈的可能。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