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源于糖尿病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的张大妈,今年70岁,15年前就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夜间为甚,每到冬季则病情加重,同时还伴有严重的外阴瘙痒,十分苦恼。到某综合医院皮肤科和妇产科就诊,医生诊断为老年瘙痒症和老年性阴道炎,经内服、外涂药物以及阴道栓剂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始终未能控制。随着年龄的增大,瘙痒症状还有不断加重的趋势,近期又出现了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疼痛等。不得已再到医院看眼科。眼底检查的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医生说有眼底微血管瘤,蚤咬样点状出血,属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查血糖,即时血糖为19.3mmoI/L。至此,再去找内分泌科的大夫治疗,医生,告知完全可以确诊为糖尿病,而且病情已经进展到了慢性并发症阶段,再不积极控制糖尿病,则有失明和发生糖尿病足或坏疽截肢致残的可能。此时,再回想15年前就有的皮肤瘙痒和外阴瘙痒,其实都是糖尿病的症状,只是自己对此缺少认识,医生也未能正确及时做出诊断,不仅使自己长期未能摆脱瘙痒症的折磨,而且耽误了糖尿病的治疗,以致出现了眼底出血和周围神经并发症。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
其实,临床上,像张大妈这种以皮肤瘙痒和外阴瘙痒为主诉来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被误诊的情况是十分多见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医生对糖尿病的多发和特殊表现认识不够,另一方面也因为临床缺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所谓“三多一少”的典型糖尿病表现,所以不易引起患者的注意。病友和医生都要警惕:皮肤瘙痒往往是糖尿病的重要表现,皮肤瘙痒者要查血糖!另外,临床观察也发现:有病友患病之后,尤其在寒冷干燥的冬季,特别容易出现瘙痒的症状,也有一些女性患者可表现为阴道、外阴瘙痒干燥,或表现为外阴潮湿、阴道瘙痒,带下量多、色黄、腥臭。其实,这都是糖尿病的常见表现,或为糖尿病皮肤病变、糖尿病合并外阴阴道炎的表现。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即古人所谓消渴病,内热伤阴是其基本病机。由于内热是邪火,邪火不仅伤阴而且耗气,日久可成气阴两虚,以致阴阳俱虚。阴虚或气阴两虚的基础上,久病入络,还可表现为全身性的络脉血瘀,即所谓的微血管病变,并继发神经损害,出现皮肤瘙痒,肌肤甲错,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其中瘙痒的形成,既有阴虚以致血虚不能荣养肌肤的因素,也有血瘀,气血不能布达于周身的因素。另外,中医学还有“正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的观点,糖尿病阴虚、气阴两虚以致阴阳俱虚,正虚就意味着抵抗力降低,极其容易招惹外邪(如湿热邪毒)的感染,古人说:“湿胜则痒”,所以糖尿病特别是女性患者常常表现为外阴瘙痒、带下黄腥臭等。
中医治痒,辨证与辨病相统一
面对皮肤瘙痒以及外阴瘙痒病友应该怎么办?止痒固然重要,更应该积极控制血糖。中医治疗瘙痒,一般简单分为两证,辨证与辨病相统一,内服与外洗相结合,常常可以解决不少问题。
1.阴血不足、肌肤失养证:临床可表现为皮肤瘙痒、干燥、脱屑,或有皮肤灼热感,女性可表现为外阴干燥、瘙痒,白带量少,临床可伴见咽干口渴,心烦失眠,心悸健忘,便干,舌淡或舌红少苔,脉细弱,或沉而无力,治疗当滋阴养血、疏风止痒,方剂可用消风丸加减。药物可用生地15克,首乌15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赤白芍各25克,丹参15克,紫草15克,丹皮12克,防风6克,荆芥6克,蝉衣9克,僵蚕9克,白蒺藜15克,白藓皮15克,苦参12克,每日1剂,水煎服。验方四物紫丹汤配合成药糖宁胶囊等临床观察显示也有较好疗效。同时,可配合以下处方外洗。当归25克,丹参25克,紫萆25克,红花15克,蛇床子25克,地肤子25克,苦参15克。水煎外洗,一般先熏后洗,勿令热汤烫洗,每剂可洗3天。
2.湿热内郁、络脉瘀结证:临床可表现为皮肤瘙痒、潮湿多汗,肌肤甲错,或有皮肤灼热,有粘腻感,女性可表现为外阴湿痒,带下量多,色黄味臭,临床可伴见头晕沉重,口中粘腻,心胸烦闷,失眠梦多,肢体沉重,舌红,或暗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有力,治疗当清热除湿、活血止痒,方剂可用四妙丸加味。药物可用苍白术各15克,黄柏1
2克,薏苡仁25克,川牛膝15克,当归12克,丹皮12克,赤白芍各25克,丹参15克,紫草15克,萆
15克,土茯苓25克,蒲公英25克,地丁25克,败酱草15克,地肤子25克,白藓皮15克,苦参15克,每日1剂,水煎服。九妙土地汤配合成药糖宁胶囊等临床观察显示也有较好疗效。同时,也可配合以下处方外洗。黄柏15克,蒲公英25克,地丁25克,地肤子25克,白藓皮25克,苦参25克,枯矾15
克。水煎外洗,一般先熏后洗,勿令热汤烫洗,每剂可洗3天。著名中医吕仁和教授就常用中药外洗治疗糖尿病性外阴炎,确有较好疗效。
应该指出的是,糖尿病瘙痒的治疗,除药物治疗外,生活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一般所说的“少吃点,多动点,想开点,看紧点”外,饮食方面尤其还应强调清淡饮食,尽量少吃油腻、辛辣、煎炸和刺激性食品;心理方面尤其应强调放松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和睡眠充足。同时,洗澡应该避免水温过高,妇女清洗外阴也不可贪图一时之快,乱用洗洁剂。
(实习编辑:吴伟棋)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