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每年超过20万人患有“心房颤动”,由于较少使用传统药物治疗,患者每年因此发生缺血性中风的机率高达4%,超过欧美先进国家。心房颤动造成的脑中风症状,往往比较严重,死亡率也较高。神经内科医师建议,可以考虑使用新型抗凝血药剂,预防二次中风。
老化、肥胖、高血压 易导致心房颤动
心脏颤动属于常见的心律不整疾病,由左心房和右心房异常快速,且不规律的跳动所导致。随着年纪老化,罹患心房颤动的风险也跟著增加,40 岁以上罹患心房颤动的机会就高达 25%。另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也是影响致病机率的重要因素。
出现不规则脉搏 小心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有哪些症状?郭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医师赵昌宏表示,患者容易出现心悸、头痛、头昏眼花、昏倒、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最简单的辨别征兆,则是非常不规则的脉搏。
心房颤动患者易中风 复发率死亡率都高
不规则的心脏跳动,容易心房颤动患者导致血液聚积在心房内形成血栓,之后血栓可能随着血液流到脑部,造成脑中风。事实上,心房颤动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一般人的8至10倍。而且,与一般中风患者相比,心房颤动引起的中风,容易复发、功能损伤严重,死亡率也比较高。因此,经确诊罹患心房颤动的病患,必须特别小心,避免引发中风。
传统药物限制多 患者中风风险高
想要预防中风,赵昌宏医师指出,心房颤动病患可以在医师处方之下,接受抗凝血药物治疗,延长凝血时间,降低或预防血栓形成。不过,由于传统抗凝血药物在亚洲人的使用上有许多限制,药物与食物的交互作用也较多,心房颤动患者服用传统药物的比例偏低,因此每年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高达4%,比欧美先进国家还要高。
谨遵医嘱 新型药物防二次中风
赵昌宏医师表示,目前已有新型抗凝血药物,和食物没有交互作用,可以在中风发生14天后开始使用,能够预防二次中风。临床上曾有1名64岁女性,两年前因右上肢无力,前往医院挂急诊。
检查发现,该名患者有左脑急性梗塞的情况,出院之后持续接受治疗。今年4月,这名病患因心悸而就诊,出现不规则脉搏情形,中风风险量表CHADS2显示为3分,心电图则显示有心房震颤,服用新型抗凝血药剂治疗之后,目前病情稳定。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