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经科 > 中风预防保健

防二次中风!心房颤动抗凝血有新药

2015-09-25 00:59:43华人健康网

  台湾每年超过20万人患有“心房颤动”,由于较少使用传统药物治疗,患者每年因此发生缺血性中风的机率高达4%,超过欧美先进国家。心房颤动造成的脑中风症状,往往比较严重,死亡率也较高。神经内科医师建议,可以考虑使用新型抗凝血药剂,预防二次中风。

  老化、肥胖高血压 易导致心房颤动

  心脏颤动属于常见的心律不整疾病,由左心房和右心房异常快速,且不规律的跳动所导致。随着年纪老化,罹患心房颤动的风险也跟著增加,40 岁以上罹患心房颤动的机会就高达 25%。另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也是影响致病机率的重要因素。

  出现不规则脉搏 小心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有哪些症状?郭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医师赵昌宏表示,患者容易出现心悸、头痛、头昏眼花、昏倒、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最简单的辨别征兆,则是非常不规则的脉搏。

  心房颤动患者易中风 复发率死亡率都高

  不规则的心脏跳动,容易心房颤动患者导致血液聚积在心房内形成血栓,之后血栓可能随着血液流到脑部,造成脑中风。事实上,心房颤动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一般人的8至10倍。而且,与一般中风患者相比,心房颤动引起的中风,容易复发、功能损伤严重,死亡率也比较高。因此,经确诊罹患心房颤动的病患,必须特别小心,避免引发中风。

  传统药物限制多 患者中风风险高

  想要预防中风,赵昌宏医师指出,心房颤动病患可以在医师处方之下,接受抗凝血药物治疗,延长凝血时间,降低或预防血栓形成。不过,由于传统抗凝血药物在亚洲人的使用上有许多限制,药物与食物的交互作用也较多,心房颤动患者服用传统药物的比例偏低,因此每年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高达4%,比欧美先进国家还要高。

  谨遵医嘱 新型药物防二次中风

  赵昌宏医师表示,目前已有新型抗凝血药物,和食物没有交互作用,可以在中风发生14天后开始使用,能够预防二次中风。临床上曾有1名64岁女性,两年前因右上肢无力,前往医院挂急诊。

  检查发现,该名患者有左脑急性梗塞的情况,出院之后持续接受治疗。今年4月,这名病患因心悸而就诊,出现不规则脉搏情形,中风风险量表CHADS2显示为3分,心电图则显示有心房震颤,服用新型抗凝血药剂治疗之后,目前病情稳定。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