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发病率正以近9%的速度上升,呈现‘五高’特点,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已成为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在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当天的宣传周启动活动上表示,据近期的大样本流调估算,我国现存活脑卒中患者1200万左右,中年人面临极大卒中风险。
“关注中年人的卒中风险”是今年“世界卒中日”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活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以下简称“脑防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生命时报》社承办。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陇德院士、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常继乐监察专员、医政医管局郭燕红副局长、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医疗管理局陈守龙副局长等领导,以及国内心脑血管病知名专家胡大一教授、王拥军教授、顾东风教授、吉训明教授等出席了启动仪式,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宣武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专家参与义诊。
三四十岁就中风的人增多
“我们最近连续看到好多个30多岁就中风了的病例,有的残疾了,有的去世了。有一个才31岁,孩子刚10个月。”王陇德院士表示,基于2013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的数据样本分析发现,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约16%属于高风险人群,60~64岁人群患病率达到最高峰,40岁以上、65岁以下的劳动人群脑卒中患者占近50%,说明脑卒中年轻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王陇德院士特别指出,现在三四十岁人群,集聚了脑卒中的大部分风险因素,发病、残疾、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他们中的不少人已有“三高”,加上工作压力大,整天坐在电脑前不运动,吸烟、饮酒、饮食不健康等,风险很大。有研究分析认为,未来20年,中国慢性病发病人数会增长2~3倍。
中国平均发病年龄比美国早10年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提供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3岁,比美国的73岁整整早了10年。与我国日益攀升的发病率相反,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的脑卒中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王陇德院士分析认为,这与美国对心脑血管病人采取的防控措施密切相关。这也恰恰证明脑卒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从美国经验看,除社区医疗较完善的医疗体系优势外,血压、盐摄入量、吸烟率的控制等,为降低脑卒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现在人均盐摄入量为3.2克,还不到我国的30%,且为了预防100万心脑血管突发事件,他们还要把盐减掉10%。
基层医院是防控关键
与会专家认为,做好慢病防控,加大基层的防控力度是解决我国脑卒中难题的重中之重。北京宣武医院副院长吉训明告诉记者,他们在社区医院做调研时发现,有些医生竟连什么是卒中都不知道。脑卒中防控,关键在基层医院,尤其是郊区县医疗中心、一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既要提高基层医生的脑卒中防控知识、早期筛查技能的培训,也要提高区县级医院对脑卒中的救助能力,确保病人来了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
值得一提的是,启动4年多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已构建了覆盖全国306家省地级基地医院,各地疾控机构,2000多家二级医院、协作医院,以及近万家基层单位的脑卒中防控体系,对脑卒中等慢性病的防控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