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可引起肾衰竭
市人民医院肾病内科主任李骏峰介绍,曾有一名30岁的男市民,因感觉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到市人民医院检查后,被诊断出患有慢性肾炎,肝肾功能不全。李骏峰当即建议他接受系统治疗,但该男子不以为然,仅过了10个多月,他就出现了严重的肾衰竭,最后不得已靠透析维持生命。此后的10多年间,该男子接受了换肾手术,期间所换的肾又出现问题,再一次接受换肾手术后也没能维持太长时间,如今只能依靠药物治疗。
“肾病分为急性病变和慢性病变等多种,早起的急性病变如果不能引起足够重视,一样可以很快发展成重度肾脏疾病,像仅仅10个多月时间就引发肾脏衰竭的病例,需要引起注意。”李骏峰教授介绍,一般早起肾脏疾病被发现后,饮食上注意清淡,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对肾脏增加负担,再配合药物治疗,生活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误服鱼胆诱发急性肾病
今年春节,50多岁的市民严女士怎么也想不到,因为吃了8只鱼胆,竟导致急性肾炎。据太和医院肾病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庆红介绍,这名女士来到医院时,已经出现水肿、乏力、恶心、头晕等严重症状,经过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的毒素是正常人的10倍,属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过询问,原来春节时,严女士听说鱼胆胆汁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明目等功效,她一口气吞下8只鱼胆,仅一个小时左右,就开始恶心、呕吐,同时全身出现黄疸。医生通过药物控制住了她的黄疸,但是肾功能一直显示不正常,随后转院到太和医院肾病内科。经过血液透析治疗,严女士半个月后出院。
张庆红说,像严女士这样因为误服鱼胆造成中毒,进而引发急性肾病的患者,该院每年都要接诊10多例。鱼胆的确具有清热、明目等功效,不过作为药用的胆汁,在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及消毒灭菌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程序,直接服用极易造成中毒,一旦引起急性肾炎再不采取积极治疗,很容易导致生命危险。
滥服药物也可导致肾病
就在几天前,40岁的市民王女士出现了少尿、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经检查被诊断出患有慢性间质性肾炎。医生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王女士的肾病是由于长时间服用中药造成的。经询问得知,原来王女士在10年前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她急切想彻底根治,就不间断地服用中药,没想到引发慢性肾病。据张庆红介绍,长期滥用中药对肾脏的负担明显加大,会导致肾脏损害,严重的可引起肾衰,像木通、防己等中草药中含有马兜铃酸,会引起马兜铃酸肾病。
李骏峰教授介绍,除了滥用药物和保健品会增加肾脏负担、引起肾脏病变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是诱发肾脏病的主因,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比如不经常喝水容易导致肾结石,久而久之阻塞输尿管,引起梗阻性肾病,此外长期食用高盐、油腻、辛辣以及膨化、含防腐剂等食物也会诱发肾脏疾病。
肾虚不等于肾病
日常生活中,很多市民以为“肾虚”就是肾脏有毛病,还有人笼统把“肾虚”的症状和“肾炎”或“肾衰”等同起来。对此,李骏峰教授认为,“肾虚”是传统中医里的概念,可以囊括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统等多个方面,表现为几个系统疾病的综合症状,而现代医学所指的肾病就相对专一,仅仅包括肾脏出现的病变,不能将“肾虚”和肾病混为一谈。
据了解,西医所说的肾专指肾脏,肾脏出现病变后,会出现水肿和毒素的滞留,进而引发肾炎、肾衰等各种肾脏疾病症状。而传统中医所说的“肾”,除了包括肾脏外,还与人体生殖、生长发育、消化、内分泌代谢等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重要脏器,简单把“肾虚”当肾病治疗是不科学的。
专家指出,肾虚并不一定就是得了肾炎、肾衰,如果中医诊断出有“肾虚”症状,可以去做个尿常规检查,或者抽血查肾功能,不能自行选择用药,更不能盲目进补,尤其是误补壮阳类保健品后,不仅难以起到补肾的作用,而且会加重肾脏负担,对肾脏造成难以挽回的损伤。
“换肾”不代表一劳永逸
东风总医院器官移植病区主任魏涧介绍,目前尿毒症患者一般采取替代治疗的方式有两种,即血液透析和肾移植。和多数患者选择透析相比,肾移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因为匹配困难和高额的费用,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截至目前,东风总医院已为十堰市及周边地区的近400名尿毒症患者实施了换肾手术,其中男性患者占到70%。接受肾移植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为85岁,尿毒症患者逐渐趋于年轻化,以30—50岁居多,占尿毒症群体的80%。
魏涧说,许多人认为肾移植后就万事大吉,这是不对的。做了肾移植后要吃抗排异药,要到医院复查,需要终生坚持。
好的生活习惯为肾脏加“保险”
李骏峰教授认为,肾脏疾病不分男女,也不分年龄群,心血管、糖尿病人和中老年人应格外注意保护肾脏,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检查能避免很多不被注意的慢性肾脏疾病。
“我曾接触到一些上中学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患有肾结石,询问后发现他们不爱喝水,平常用饮料代替白开水。”李骏峰说,饮食清淡、不乱吃药、不滥用保健品、不暴饮暴食、适量喝水都是肾脏保健的好习惯,可以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此外,定期体检可以筛查出平时未显现出来的肾脏疾患,对避免引发慢性肾病、降低尿毒症的发生几率都十分有益。
(实习编辑:李杏)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