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器械 > 行业资讯

本土器械能否借政策东风发力?

2014-08-28 00:26:0839健康网

  今年6月,国家卫计委启动优秀国产医疗设备遴选工作,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国产医疗设备进行公开遴选,并形成优秀产品目录。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国家政策对国内器械企业的倾斜,长期被外企分割的国内医械市场格局有望改变,然而,政策的调整固然为国产器械带来相关的推动,但实际的市场状况下,国产器械究竟能否在这个本土市场中分得一块蛋糕呢?

  蛋糕虽大 本土企业难突围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高端医疗市场,《201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设备的市场规模在2011年已达到1200多亿元,2012年中国医疗器械设备工业总产值约为1800亿元,2000-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约21.3%,预计到2015年将超过3000多亿元。然而,面对这块大蛋糕,国内的医械企业并没有把握好这种机遇。其中,约80%的CT机、90%的超声波仪器、85%的检验仪器、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占据。

  虽然国家鼓励医疗器械产业加快创新意图明显,然而就目前本土医疗器械产业存在问题来说,发展前景依旧不容乐观,起码在市场格局分布这块,本土企业无法在高端市场上获得一定份额。而国内企业目前的研发问题也是症结所在。如国内企业做研发常常是短期行为,看到市场什么产品做得好,就想立刻去仿,他们习惯在仿制中创新。但是,想要有所突破,想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原创的技术。

  因此,国内企业在高端医疗设备上依旧无法对外企造成冲击。“中国70%以上的市场都被外资牢牢占领了。从认知度、市场份额和技术层面,他们都有绝对优势,就算政策倾斜,影响也不会太大。”生物谷创始人张发宝表示。

  要借东风 更要认清市场需求

  对于相关的政策,北大纵横医药合伙人史立臣表示,这一方向的引导政策出台是必然的。目前国内医院用的大型医疗设备绝大部分都是进口的,最主要还是因为国内企业的技术达不到。而纯靠其自身实力追赶,由于国内研发底子差、资金少,单点突破就较难。

  在政策上,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不必给予国产企业过多的‘溺爱’。政策的倾斜容易造成一些国产品牌的停滞不前和质量下降,本土企业的发展更应该看重市场,而不单单靠政策的倾斜。而从目前大的市场状况上看,gps三家公司(指ge、philips、siemens)占据了国内7成医疗器械市场,能力以及对市场的把握才是王道。对于一个行业来说,规则的制定是很重要的,国内起初制定规则的时候,国外公司由于有着丰富经验往往会协助参与制定,并通过强大的公关能力影响决策,有些当年看似有道理,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却十分不利于国产品牌发展壮大,这些规则已经成为了民族品牌的羁绊。

  生物谷创始人张发宝直言,企业要发展不能靠政策,要看产品本身说话。“本土医疗器械企业从以前只生产低端产品,到后来的代工、配件,现在已经掌握了不少的核心技术。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市场营销的能力不够,推广方面很成问题。很多企业习惯了用推广低端产品的方式来推广高端产品,没有把握其中区别使其吃了很大亏。”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