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平日已经加紧辅导的妈妈们,想必更要开足马力帮孩子冲击好成绩。
然而,有些孩子不但没有想像中的“争气”,反而成了老师眼里的“问题小孩”——不仅上课严重走神、打瞌睡,练习做得一塌糊涂,还被批评缺乏自制力,集体活动中不是各种“抠来抠去”的小动作,就是莫名其妙开始哭闹。
原本以为是考试让孩子压力过大,结果帮孩子换衣服时,竟然发现他身上深深浅浅的抓痕!听着孩子抱怨“这段时间 ‘小点点’又让我痒得睡不着觉了”,妈妈们不得不崩溃地接受一个事实:那个烦人的“湿疹”又来了!
于是,在许多儿科医院的门诊大厅,挤满了前来就诊的孩子,他们当中不少人已经多次发病,有的实在痒得忍无可忍,抓得浑身都是伤痕。
如何才能应对烦人的湿疹?今天,39健康网请来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巍教授,一起来聊一聊“湿疹”的应对之道。
“湿疹”?更应该称为特应性皮炎
在谈湿疹的治疗话题之前,需要更正一点:小时候,被称为“湿疹”的疾病,如今,官方主要称之为特应性皮炎。
过去,人们对湿疹认识并不清晰,认为有红斑、渗出、搔痒等症状的疾病就叫湿疹。后来,人们发现这个病有规律,它和过敏、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国外,特应性湿疹被称为特应性皮炎。而特应性皮炎也可以分为三类:湿疹、接触类皮炎、其他类皮炎。湿疹之下分为过敏性和非过敏性等。
其实,所谓特应性皮炎,这一皮肤疾病往往首次出现在婴儿期,会引起婴儿剧烈瘙痒,诱使患儿抓挠,而在皮肤被抓破后,常常导致皮肤受损而造成局部液体渗出,局部皮损又会再次引起瘙痒,反复抓挠,造成皮肤屏障进一步破坏,使环境中刺激或致敏因素趁虚而入,引起病情反复甚至加重。
出现这一症状的患者并不在少数。近年来,患有特应性皮炎的患儿在我国不断地增加。发病率更是从20年前的2%增加到如今的12%以上,而随着我们国家的工业化、生活化不断地推进,这一发病率还会进一步地增加。
这一疾病还会出现这样的规律:在孩子小的时候患有的是皮炎,孩子再长大一点会出现食物过敏,再长大些会进化成上呼吸道的鼻炎和下呼吸道的哮喘,这一进程叫变态反应进程。要知道,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因素不仅是与时间节点有关,特应性皮炎可以导致其他一系列系统的过敏。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危害重重
破损的皮肤可以借外界的食物、花粉、尘螨产生特应性,从而引起其他的过敏性反应,作为皮肤科医生,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把皮炎控制住,这样就可以阻止向其他的过敏性疾病进展。
但是,可惜,如今特应性皮炎不仅仅会发生在婴儿期,如果在婴儿期控制不好,它会表现为一系列系统的症状,如哮喘、过敏、皮炎、皮肤干燥、鼻炎、哮喘、食物过敏、营养障碍、皮肤组织失常等。此外,在我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其发病时期已经分为了四个时期:
其一,婴儿期最高发。特应性皮炎一半以上的患者是婴儿期,主要以面部、躯干为主,红斑、渗出、剧烈地搔痒;
其二,儿童期也是爆发期。主要表现为四肢、躯侧新鲜的或者陈旧慢性的皮损;
其三,成人期发病率会出现降低。在这一时期,发病率为1%-3%,可以表现出四肢、躯侧深层的皮炎;
其三,老年时期发病逐渐增加。这一时期,患者皮损表现不那么典型,但是会出现剧烈地搔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长期瘙痒不仅将为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变得焦虑、暴躁,导致诸多问题行为,在夜间发作时,更将妨碍患者正常睡眠,不仅干扰白天正常的学习与工作,长此以往还可能影响正常生活,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
而一旦发现患者的病情持续6个月以上,且有反复发作、由头面部向身体和四肢屈侧蔓延的趋势,应该前往专业的皮肤科,进行详细地全面检查和治疗。
重度特应性皮炎需系统治疗
目前,我们在应对特应性皮炎治疗手段上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维护皮肤屏障;另一方面,积极有效地抗炎。
这两种治疗原则基础都是保湿,避免各种环境的刺激因素。一般情况下,轻度的患者以外用药为主,中度患者需要外用药联合些口服药,重度患者要系统抗炎治疗。
毫无疑问,患者病情越重用药越强。具体而言,系统治疗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非选择性的免疫抑制剂,二是靶向抑制剂,这两方面的药各有优势。
目前,常用于治疗AD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这两种药物序贯使用,有助于控制炎症,达成减轻瘙痒、降低疾病复发的目标。此外,配合应用冰袋、冷毛巾等局部冷敷的物理降温方法,也能辅助抗击瘙痒。
需要提醒的是,药物的使用也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许多单纯用外用药,如糖皮质激素有副作用控制不理想,皮肤会变薄会有毛囊炎等,不能长期使用。此外,如果系统抗炎,往往会有肝、肾方面的副作用,患者也不能坚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系统长期外用药的使用。
最后,需要强调,患者在选用药物进行治疗时,需要咨询专业医院的专家,以免耽误治疗。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