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防晒衣的主要作用是阻隔太阳紫外线(UVR)的直接照射,作用和遮阳伞是一样的。防晒服装于2007年在美国首先开始流行,随后进入中国。开始大多应用于户外产品当中,普通服装中的应用还比较少,之后受到了众多女生的青睐。一般专业的防护服可以起到防紫外线、防辐射的保健作用,但价格昂贵,适合特殊人群使用。目前热销的一些低价防晒衣更多是商家的概念炒作和噱头,虽然看起来漂亮、有遮荫效果,但透气性很差,也完全没有防晒剂,不能防紫外线,只算“雨衣”或风衣,防晒作用并不比普通长袖衣服来得有效。
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和美国已经开始施行防晒衣的国家标准。防晒衣的产业标准反映了它保护皮肤的能力:防晒衣能覆盖相当大一部分潜在暴露的身体表面积(BSA),还能通过防晒衣的材料(紫外线防护指数,UPF)减少UVR的传输。
目标:为了更好地评价防晒衣的效果,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结合BSA覆盖指数和织物的UPF的新指标。
方法:研究人员将一个人体模型固定在一个光学试验台上,人体模型上标有横线(间隔1cm)。研究人员基于人体模型覆盖区域和未覆盖区域的可见线条的数量,以及服装材料的UPF建立了一种算法(服装的保护系数;GPF)。研究人员在2015-2016年收集到了这些数据,并在2016年对它们进行了分析。
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当BSA的覆盖超过国际防晒服装标准对上半身、下半身和全身服装的最小要求时,防晒衣材料的UPF影响GPF。随着BSA覆盖和服装材料UPF的增加,GPF也增加。研究人员对GPF提出了3个分类范畴:当0≤GPF<3时,该种防晒衣满足最低标准;当3≤GPF<6时,能提供好的防晒;当GPF≥6时,能提供“优秀”的保护。
结论:研究人员认为,为了设计防晒衣时能超过BSA覆盖的最低标准,,应鼓励制造商采纳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方案,进而对皮肤癌的预防、消费者教育和防晒意识产生积极的影响。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