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发病率非常高。老百姓俗称它为“疳疮”、“闹疮”。它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肤病,本病传播迅速,疥疮的体征是皮肤剧烈瘙痒(晚上尤为明显),而且皮疹多发于皮肤皱折处,特别是阴部。
疥疮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疾病。疥疮的传染性很强,在一家人或集体宿舍中往往相互传染。疥虫离开人体能存活2~3天,因此,使用病人用过的衣服、被褥、鞋袜、帽子、枕巾也可间接传染。性生活无疑是传染的一个主要的途径。
疥疮分类:
(1)、成人疥疮:
主要症状是瘙痒、红色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隧道、结节和结痂。
(2)、老年人疥疮:
瘙痒严重,对疥虫反应较弱,所以无明显炎症反应。背部多见。
(3)、婴幼儿疥疮:
很难找到隧道和疥螨,应疹形态不典型,好发于头面部,隧道色淡而浅在,隐约如线状,基底轻度炎症而粉红色,易伴发水病,且易透过角质层窥见虫点,呈白色小点状突起。
(4)、结节性疥疮:
多见于明囊、臀、腹及股部。呈红棕色给节,奇痒,数月到1年以上才逐渐消退。
(5)、挪威疥:
(Norwegianscabies)又称痂皮性疥疮,本型系1844年Dabielsen、1848年首先在挪威报告的一种疥疮的异型,故称挪威疥疮。是一种免疫异常反应。多发于体弱、精神病、免疫缺陷和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患者。表现为皮肤干燥、结痂,出现角化过度的红斑鳞屑性斑块,还可出现糜烂、脓疱、恶臭,毛发干枯脱落、指甲变厚变扭曲、全身淋巴结肿大,鳞屑厚,病情重,传染性极强。
(6)、局限性疥疮。
传染途径:
直接感染:直接与携带疥虫的病人或动物接触以后被感染该病,是疥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般家里或单位、宿舍有疥疮患者以后,其他人再次感染疥疮都有该途径传播,传播性极强,感染人群极广。
间接感染:是通过间接接触到疥疮患者的衣物、用品、患者接触到的家具、物品等被感染,最严重的疥疮传播强到(疥疮患者拿的钱被其他人接触都会感染疥疮,坐公交车疥疮患者抓过的扶手其他人接触都会被感染疥疮),但好多人和疥疮患者在一起生活而没有发病,主要与人体的自身免疫力有很大的影响。疥疮患者发病多发生在自身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
中医治疗疥疮的偏方验方:
1、 内服法:
处方一:
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黑山栀、酒蒸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每日二剂,水煎服。
处方二:
当归、生地、酒炒白芍、黄芪、生甘草各2克,水二盅,煎八分,饭后2时服,每日一剂,早晚煎服。
2、外用法:
(1)、川椒、轻粉、樟脑、雄黄、枯矾、水银各6克,共为细面;另研大枫子一百枚,与前药面搅匀,加乌桕油30克,化开和药,外擦患处。
(2)、核桃、生猪油各30克,水银3克捣膏,擦患处。
(3)、大枫子10克(去皮)、巴豆3克(去皮)、核桃仁七个、水银6克,共捣如泥状,外擦患处。
(4)、硫磺20克,土槿皮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黄柏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土茯苓30克,苍耳子20克,白蒺藜30克。如果继发感染加金银花30克,野菊花20克,蒲公英30克,严重感染,并用青霉素。每日一剂,水煎2次混匀,分两次外用温洗。治疗前先用热水和肥皂洗澡,然后擦药,自颈部以下,先擦皮损,后擦全身,连续4天为一个疗程。
(5)、猪大板油100g,硫黄粉20g,胡椒粉20g,混合成膏,外用,每日1次,7天为1疗程。
(6)、雄黄30g,百部30g,艾叶30g,水煎外洗,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7)、硫黄50g,樟脑5g,百部50g,冰片2g,捣烂为末,溶于95%酒精500mL中,24小时过滤即可。用时加温,涂于患处,每日3次,共3~6天。
(8)、地肤子60g,花椒20g,苦参60g,百部30g,水煎外洗,每日1次,连用7天。
(9)、桐油90g,硫黄50g,花椒20g。首先将桐油煎沸,再把硫黄、花椒研末,入油内煎10分钟,贮瓶备用,用时涂于患处。
(10)、10%的百部酊,百部50g,酒精500mL,浸泡1周,外用每日2~3次。
(11)、苦参10克,白鲜皮10克,百部30克,川楝子10克,蛇床子10克,石榴皮10克,藜芦10克,皂角刺20克,羊蹄根30克,硫磺20克,白酒3斤。将上述各药锉粗末,浸于酒中,加盖密封1周,即可。每晚睡前用纱布蘸药酒擦全身,连用10天。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