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39深呼吸

当下中国,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独居?

2023-12-20 15:20:3939健康网

本文首发于39深呼吸公众号(shenhuxi39)

伴随知名女艺人去世的消息发酵,#周海媚的独居者之困# 话题于12月13日晚登上热搜,引发热议。截至14日中午11点,该帖子下面已经有7121条留言。

获赞6000+的留言,都是强烈反对将【逝者】与【独居之困】联系在一起:“最美芷若”一生活得很潇洒很通透,选择独居是她的自由,她从没后悔过。


◎ 网络截图

很多网友表示,现在的人压力大,有很多独居的人,不能因为一个明星名人就否定了独居是不好的。每个人都会死,跟是否独居无关。有几个子女的老人,不也是有去世几天才被发现的。


起源于北欧、早已出现在日本的独居现象已经悄然进入中国,而且越来越不可忽视。主动或被动地独居,成为当下人们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选择。

“独居之困”四个字,显然触碰到了独居群体的敏感神经,让他们感到被冒犯了。准确来说,这个【他们】更多指向独居青年,也唤作【空巢青年】,是在大城市里远离父母亲人、单身租房居住的青年群体。


◎ 图:图虫创意

关于我国空巢青年的具体数量,2017年《中国空巢青年图鉴》用了5000万这个数字,而2018年流传于网络最多的是5800万。

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影响下,一提独居、空巢,就认为是社会悲剧,“孤独、寂寞”这些词似乎成了独居者的“标配”。但真的是这样么?广大独居者最有发言权。

01“主动选择独居,我自由我快乐”

当家族、地域、团体这些传统的共同体系正在逐渐弱化并走向解体,过去人丁兴旺的大家庭被越来越小的家庭单位取代,人们更趋向于独立的生活方式。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的“独居”是青年们的主动选择。独居的空气中,不再只漂浮孤寂的冰冷气息,还有一个人自由自在带来的幸福感。


◎ 空巢青年城市人口排行榜。/ 《中国空巢青年图鉴》

33岁的Mali表示反感独居之困的说法,在广州工作了七年的她,自从三年前与男朋友分手之后开始过上了独居的生活,养了几只可爱的猫咪,她十分享受这样的清静,并不着急改变。

Mali说,工作压力太大,只有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才能卸下所有的防备。“心情不好或者工作忙的时候,屋里可能会乱糟糟,衣服、零食、书籍资料乱扔;心情好的时候,我会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擦得地板都反光。一旦家里有第二个人,就必须在意他(她)的感受,甚至迁就他(她)。白天上班已经够累了,下班还要委屈自己咩?”

◎ 图:123rf

社会学家分析表示,伴随我国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独居成为社会竞争压力下不少年轻人的“解压”方式。在独居小屋中“享受自由”,成为这部分人的刚需。

95后杨子是一名装修设计师,去年在深圳给自己买了一套小房子。虽然在某些时刻也会感叹“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但他还是喜欢且习惯独居生活。无论是大学时代6人同住宿舍的不愉快经历,还是多年与父母住一起的跨代际居住带来的矛盾,都让他不愿轻易改变现状。

“不要用狭隘的老眼光来看待独居,”杨子说,独居不等于空虚寂寞,他会利用空闲的时间来充电学习,比如参加一些高校的学术会议、演讲。作为一个不是特别爱运动的人,他为了健康,以后少给别人添麻烦,也会刻意动起来,“下班后去健身房锻炼,每个月去踢一场球。”


◎ 图:全景

快乐的独居青年认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凭什么说独居就一定是悲惨色彩,拿独居威胁论来诱导单身主义者结婚不是贩卖焦虑又是什么?

在我们周围,像杨子这样的“空巢青年”不空心的榜样还有很多很多,一个人的生活也要活色生香。

02“被迫独居”,年纪大渐渐力不从心

独居意味着自由自在,也隐藏着一个人生活的风险。曾有媒体做过一份问卷调查,问及独居女性“你觉得独居有哪些不好的地方?”,结果显示,遭遇突发疾病、受伤等意外情况一个人处理不了,是独居女性最大的担忧。

即使主动选择独居的青年也不得不承认:会在生病的时候表露出脆弱的一面。许多单身人士早有觉悟,既然独自生活,那么独自死去也是最基本的事实。这些主动独居者,相对有比较充分的准备。

来自北京的“牛油果”在去年的一场发烧意识到了“紧急就医”的重要性。“我买了电子手表,上面设置了紧急联系人,还有摔倒提醒,心脏检测,温度检测等等,每周都做在手表上做一次简易的体检,有时候手表有点敏感会帮我打求助电话,算是科技时代一种独居的保障吧。”

◎ 图:123rf

真正艰难的,更应该关注的是,那些“被迫”独居的人群,特别是中老年独居群体因身体机能衰退,日常活动中潜在危险的发生频率,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老年人自己一个人生活,几乎等同着更高的“意外”概率,“紧急就医”对他们来说难度太大。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4亿。民政部在去年第四季度例行发布会上称,空巢老年人在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50%,由此估算,我国空巢老人数量超过1.3亿。

◎ 图:123rf

除去因为各种意外失去独子或者独女的孤寡老人外,在如此庞大的空巢老人群体中,很多都是因为种种原因和子女分开独立生活的。他们,虽然子孙满堂,但除了节假日和因急病或事物需要子女帮忙处理之外,更多的时候都是处于一人生活自理的状态,独居不过是无奈,虽然,已经渐渐力不从心……

唯一的儿子出国深造又在美国成家立业,让李老太多年引以为傲,但随着自己的衰老,这份脸上的荣光逐渐暗淡。三年前先生去世,她不习惯国外生活,加上婆媳矛盾,被迫留在国内一个人生活。李老太患有偏头痛、关节痛,还有高血压,心脏也不大好,吃着一堆的药。尽管儿子想给她请个保姆,但她害怕被保姆欺负,坚决拒绝。

这些年,独居老人离世多日甚至化成一堆白骨无人知晓的真实案例经常被报道出来。2021年,新安晚报曾报道,合肥一位74岁独居老人被发现躺在出租房卫生间地面上,被发现时尸体已有轻微腐烂。

李老太知道自己有一天也很可能面临“孤独死”,从前想不通,但现在认命了。

【写在最后】

独居有独居的快乐,非独居也有非独居的烦恼。生活终究是自己的,每个人都希望遵从内心的选择,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事情。即使有儿有女,有对象,人生总是会有一个人的时候,不是无时不刻的有人陪伴。意外没被及时发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只是这种概率对于独居者来说会更高。

◎ 图:全景视觉

面对独居老人不断增长带来的就医、养老难题,我国很多城市正在推进适老化改造,探索社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搭建紧急救助系统,以及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作为先行者,邻国日本在独居者养老机制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在203个地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摄像头、呼叫器、智能监测设备……这些在养老院里才有的适老化装置,被很多社区“搬”进独居老人家中。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会出现针对独居者健康问题的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你是独居者吗?你有哪些生活经验?欢迎【写留言】分享。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