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男性 > 男性保养

“秋老虎”时节 养生需谨慎

2011-09-01 00:00:00新浪中医

  尽管立秋已过,然多地出现“秋老虎”盛行,闷热、高温、潮湿等,让人们一不小心就遭受中暑、感冒、腹泻等疾病侵袭。专家提示:“秋老虎”正当时,谨防各类疾病染身!

  秋老虎来袭,人们容易感染哪些疾病?

  中暑: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会导致出汗不畅,体热发散受阻,容易引发中暑。不过,专家表示,平常注意通风,有对流风时,闷热感会相对缓解。

  呼吸系统疾病:一般认为,呼吸系统疾病易发在冬季,但数据显示,夏季闷热天气里,感冒、伤风等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年平均水平。

  消化系统疾病:天热就想吃凉的,可胃喜温怕冷,往往快活了嘴,伤了肠胃。再加上夏季炎热,细菌活跃,食物易腐败变质,更为人们的肠道安全埋下隐患。

  心脑血管疾病:夏季出汗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大,容易形成小血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室内外一冷一热的刺激,会使血管出现骤缩骤扩,血压也会随之上下波动,易引发脑出血意外。

  一、预防中暑,勤喝水正午少出门是关键

  身处高温之中,人们最期望的是凉爽天气,期望凉风的到来能赶走一些热气,但实际情况是,一阵风雨过后,凉爽不了几个小时,高温很快卷土重来。其实,气温高、湿度大,人体汗液排泄更为不畅,热量长期积聚体内散不去,人更容易中暑。那么,高温高湿天气,人们该如何降温防暑?

  一定要多喝水,不能口渴了再喝,尤其出汗多时,要喝一点淡盐水;饮食清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比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减少中午10时—下午2时(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外出,室内用电风扇、空调降温;穿透气、宽松的棉质、真丝衣服,不要穿黑色紧身衣;长时间户外运动时,随身准备好藿香正气、仁丹等防暑药。

  一旦发生头晕、恶心、心慌等中暑症状,要尽快找阴凉处坐下休息,倘若休息一段时间症状不减,及时就医。

  二、提防热伤风,需记保持室内外温差别太大

  在多数人看来,寒冬腊月容易感冒,其实,夏天使用空调不当,导致室内外温差过大,也容易致病。

  夏天感冒有个特点,就是流鼻涕等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人忽视,但长期不治,乏力等不适又会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当人处于高湿环境中时,就好像冬天用蒸气熏鼻来缓解鼻塞等感冒症状,高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热疗”效果。

  第一、不在日光下暴晒;

  第二、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尤其不能正对电扇或空调出风口;

  第三、室内空调降温到26℃足矣,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第四、不熬夜,尤其夜晚娱乐别太久,防止身体疲劳、抵抗力下降;

  第五、淋雨后,尽快擦干身子,换上干衣服。

  如果染病,切记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专家表示,虽然夏天容易患细菌性感冒,但现在门诊上仍以病毒感冒更多见。治疗前,最好化验血常规,如果白细胞不高,多是病毒感冒,需要抗病毒治疗;反之,则多是细菌感冒,可考虑用抗生素。

  三、预防急性肠炎,注意食卫生别贪凉

  湿热天气一来,食物烹饪或存放不当,更容易腐败变质、滋生细菌,可能导致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对此,专家提醒,不吃隔夜饭;生熟食分开做;冰箱里的食物加热后再吃。

  除了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人们也不能过度贪“凉”。过度食用冷饮,会扰乱肠胃功能,导致消化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严重时甚至引发急性肠胃炎。

  防“秋老虎”来袭,中医教你三个“坚持”

  中医专家指出,节气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生命节律的调节。倘若自然变化违反常度,必将影响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转,造成功能节律紊乱、正气下降、阴阳失调,极易感邪致病。所以,中医学常将节气与人体生理、疾病的诊断和转归,以及养生等方面密切联系起来。

  1、坚持秋练。秋练是指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要多进行体育活动,并让身体多“冻”着点。俗话说:“春捂秋冻”,气温下降但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身体有抗御风寒的能力。运动要因人而异。如散步。打球。做操。打太极拳。气功。慢跑等。

  2、坚持秋防。秋防是指预防秋季易于感染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感冒、气管炎、胃炎。关节炎等。秋冻不能过头,有支气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则要注意适当保暖,不受冻,防止旧病复发。

  3、坚持秋养。秋养指饮食调养和适当休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中医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已之,以补益精气。秋季气候干燥,应适当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番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红枣等柔润之品。

  打败“秋老虎”,食有法宝

  要想战胜“秋老虎”,清暑、养心、健脾、祛湿是重点。专家向大家推荐了“秋老虎”天气下适合吃的“四件法宝”。

  1、最适合的茶:绿茶——不仅解渴消暑,还能清热解毒。

  2、最适合的蔬菜:瓜类和豆类——丝瓜、冬瓜等有利湿作用,闷热天里吃点海米冬瓜,可祛暑除湿。四季豆、豇豆等能够健脾,有助于调节肠胃功能。

  3、最适合的水果:西瓜——西瓜是夏天最常见的水果,既能利湿,也有很好的解暑效果。不过黎敬波提醒,西瓜在北方不能吃多,而且最好不要吃冰镇的,以免损伤肠胃。

  4、最适合的作料:生姜和蒜——姜蒜温胃,有助于发散阳气,畅通排汗,而且能解毒,可减少因吃了不干净东西而导致腹泻的危险。

  专家提示:平时不要吃太多凉的东西,冰水少喝,温水最好,有保护肠胃的作用。在起居上,注意“避高温、自然凉”。最好的做法是:晚上11点上床睡觉,天亮起床,中午再睡1小时午觉;早晚出门乘凉,树阴下最好;如太阳大时出门,一定要戴帽子,避免头部暴晒,否则可能因大脑缺血导致中暑。另外,不论天有多热,晚上睡觉最好盖个薄被,少开空调,以开窗通风为好。

(责任编辑:张国栋 实习编辑:王羽)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