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男性 > 父亲

“80后”的孩子 应该由谁带?

2010-06-13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孩子应该由谁来带?这是一个摆在80后父母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A 孩子由保姆带的缺陷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为了减轻育儿负担,减轻父母的负担,开始为孩子请保姆。保姆的到来,确实为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减轻了不少家务的负担,但另外一个关于孩子的家庭教育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甚至给家庭带来了新的负担和矛盾。有的家庭甚至因为保姆对待孩子的态度,闹的三代人不欢而散。

  于是请保姆,仿佛成了赌博,运气好,你会找个很好的阿姨来,全心全意地对待你的孩子,如果你不幸,遇到一个不怎么样的保姆,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对于保姆的印象,大体上是不满意的大于满意的。我的周围也有过很多不满意的实例。

  我在北京居住的小区里,住着一些外企的白领,或者生意场上的人,生活水平都还不错,很多人家都雇有保姆,年轻的父母去上班了,孩子们就交给爷爷奶奶来带,由保姆帮忙,也有的干脆就交给保姆带,据我所知,大部分保姆都来自农村或者乡镇。

  年轻一些的只有十八九岁,自己也比孩子大不了几岁,根本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对孩子也未必会疼爱。年纪大些的,多半是四十几岁以上的中年妇女。天气好的时候,就见她们常常聚在院子的游乐场里,聊天说地,晒太阳,有的孩子独自玩耍,有的孩子被放在小童车里,有的干脆就那么一直呆呆地抱在怀里,偶尔还听到有保姆在训斥孩子。有些保姆坐在一起,互相攀比,说道动情之处,恨不能把情绪宣泄在孩子身上。

  我曾经带着孩子去游乐场玩耍,跟这些保姆也多少有些接触,看到一些现实问题,并不叫人满意。在游乐场里,我很少看到这些保姆们全身心地陪着孩子玩耍,更不用提让他们教孩子说话或者和孩子进行感情交流。在这一堆有说有笑的保姆堆里,孩子们是配角,他们并没有得到全身心的爱护和细微的照顾。虽然他们是被保姆抱在了怀里。

  我也见过特殊的保姆例子。比如我们院子里曾经有一个叫Tim的混血男孩子,在智力方面存在一点问题,由于孩子的弱智,父母多次争吵,后来干脆离婚了,孩子由此没人管教,妈妈忙着上班,也没心思对待孩子,所以全部交给了保姆。

  这个保姆是个四十几岁的妇女,非常凶悍,伶牙俐齿,在游乐场里最能说的就是她,孩子经常会有尿裤子的时候,每每此时,可怜的Tim就会被凶悍的保姆阿姨呵斥一通,好看的小脸上会显出很多的胆怯和害怕来。有时候还会对孩子甩甩打打的,我曾经看见过两次。也不知道Tim的妈妈是否知道这个事实,还是就这样容忍了亦或者干脆不知道事实。

  不仅对孩子如此,这个保姆还非常势利,见到我先生,一脸眉飞色舞,询问我先生的国籍,我的工作状态,收入怎么样,还会拿Tim父母的隐私说事,转过头去就训斥孩子。

  院里的人们不大喜欢她。有些保姆带孩子们去玩的时候,尽可能避开她。不过,还是有很多保姆把她当成中心人物一样围绕着,闲谈闲扯。可怜的Tim被放在一边独自喝着奶瓶玩滑梯,已经四岁多了,还不会完整地说一个句子,每天闷闷不乐无声无息的,让人难过。

  我也见过被保姆伤害,对孩子所造成的结果。我的一位朋友,女儿经常表示害怕梅梅,本来已经不用尿布了,可是又开始尿裤子,过了很久他们才弄明白,原来梅梅经常为了换尿布的事情训斥孩子,只要孩子尿一次裤子,就会被保姆嘲讽和训斥,甚至还罚站,所以孩子尿裤子的现象更严重了,还差点的了口吃。

  孩子还学会了一口方言。后来到了幼儿园,还被小朋友耻笑了很久。了解情况以后女友大为光火,把那个叫梅梅的保姆立刻赶出家门。

  有的保姆会拿孩子出气,有的还偷吃孩子的食物,有的甚至给孩子吃安眠药,让孩子睡觉自己好找安静的,这些负面消息,也常听到。很多时候是事与愿违,目前保姆的质量是强差人意,水平岑差不齐。找到一个比较放心可靠的保姆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还要考虑保姆的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就有些太困难。

  我的一位远方侄子,一岁多的时候,由于家里的保姆不当心,孩子的手放到了暖水瓶里,由于缺乏知识,她见孩子的手被烫伤了,竟然用毛巾去擦,结果孩子的手一层皮都被擦掉了,成了残废,尽管做了美容手术,但是还是残疾严重。这个侄子大学毕业后,去公安局应聘,技能,知识都过了关,人家一握手,发现他的手是残疾,只好被劝退了,失望之下,这个侄子干了其他的行业。

  当然以上的例子并不能完全替代了很多好保姆的形象。任何职业里,都有好与坏之分。我哥哥小的时候,也是因为父母忙,而把他交给一位保姆来带,哥哥跟保姆的感情非常好,因为他们相处的时间,比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都长得多。很多年过去后,我哥哥提起他的保姆都是念念不忘。所以,这就要看运气和缘分。

  我的运气很好,在国内的短期内,虽然经过了几次更换,但是最后,我还是找到了一位非常好的阿姨,她仁厚善良,对孩子们非常真诚体贴,我们相处的像一家人一样,至今,我们还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尽管如此,我也不是把孩子完全扔在家里不管,我尽可能做到上午的时候陪他们在一起玩耍,教他们游戏,把事情集中在下午办理,办完事情尽快回来,让他们不会长时间离开我。因为我知道,保姆再好,也不能取代父母的爱,孩子还是要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最幸福。

  我个人认为,保姆的素质固然难以要求,但是有条件的家庭还是要为孩子多做些考虑,不能把孩子轻易交给不熟悉的人来照料和看管。

  因为孩子三岁前,是性格和品行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会通过眼睛去观察社会,周围的人给他的影响很大,保姆的水平和教育水平会严重地影响到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甚至包括知识,语言,和教养在内的基础教育。所以,孩子跟谁在一起成长,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玩耍是非常重要的。

  母子连心,这个世界没有比父母更疼爱孩子,更了解孩子的人,所以,把孩子交给保姆,肯定不是最好的选择。

  何况,如果你不幸遇到一个开头所说的保姆,孩子就毁了。

  B 孩子由老人带好不好?

  很多人小时候是跟爷爷奶奶长大的。

  跟老人在一起,好坏结果都很清晰。人们都知道隔辈亲。爷爷奶奶因为隔了辈分,所以对孩子格外疼爱,格外娇惯。有的父母认为自己没有带孩子的经验,爷爷奶奶会有充分的育儿经验,所以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很放心。有的年轻父母干脆是怕麻烦,把孩子扔给父母,撒手不管了。

  几乎是所有的爷爷奶奶对于抚养隔代,都是谨小慎微,鞠躬精粹,他们对孩子可谓是不辞辛苦,恪尽职守。他们生怕自己由于一点闪失而慢待了自己小孙子,小孙女们,生怕万一孩子出什么事情,不好给自己的儿女交代,于是把孩子看的很严,什么都不让孩子们去碰,爱,也是真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抱在手里怕飞了。

  出于对第三代的疼爱,爷爷奶奶通常对孩子千依百顺,关怀备至,所以由也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一般都缺乏生活能力,自理能力也相对较差。

  大多数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一律满足,这样的孩子只会养成霸道自私的坏毛病。我一位女朋友的儿子就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到了四岁才接到自己在身边来,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儿子就会警告父母,要找奶奶告状去。

  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有的爷爷奶奶对孩子“护短”,教育孩子的态度和孩子的父母态度不一致。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哪能胜过隔辈亲”。爷爷奶奶因为这个隔代,单传,和“亲”字,连孩子的缺点和毛病都包容了,错误都体谅了。实际上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这样的教育只会阻碍孩子的独立与发展。

  另外,孩子长期跟老人在一起,无论是思想还是形体动作都不如跟父母在一起更自然,老人的思想世界和体能还有行为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一个幼儿,充满了精力,他希望爬行,希望跑跑跳跳,希望接触大自然和更多的冒险行为,以满足孩子的飞速成长,这一点,作为爷爷奶奶的老人们,是不容易做到的,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养是容易的,但是育,需要很多立体的行为去完成。

  有些爷爷奶奶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也是阻碍孩子成长的原因之一。老人们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会把一些错误的过时的观念传给孩子,给他们带来认识上的误区。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他们经常喜欢用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丰富的经验,吃过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还多。老人们的就是想和现代科学经常发生冲突。

  一位网友给我写信说,他的孩子跟自己公婆在一起生活,由于文革中公公受到过冲击,所以胆子很小,说话很谨慎,经常对孩子说,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这样会被警察抓走,那样会被政府关起来,把孩子教育的像个小囚犯,孩子做事情也谨小慎微,什么都不敢。等他们把孩子领回家来自己抚养的时候,爷爷奶奶却哭得死去活来,好像是挖走了自己的宝贝一样。

  老人们虽然年纪大,但不一定就懂得科学的教育和育儿观念。

  会带孩子,喂养,管束、处罚、约束不等于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教育是一种科学,一门学问,大人应该帮助孩子来学会认识社会,而不是代替孩子对社会产生认知,老人们往往为了责任,避免事故,直接告诉孩子这是允许的,那是不可以的,把孩子自己寻找事物对错的过程简化了,实际上剥夺了孩子自己求知的机会和权利。

  所以跟爷爷奶奶在一起长大的孩子通常都缺乏挑战精神和独立精神。

  我所认识的朋友中,有很多老人带孩子的例子,一个朋友的儿子从小跟奶奶在一起,做事情小心翼翼,下楼梯都怕摔倒,说话老气横秋,爷爷奶奶中午有睡午觉的习惯,一觉睡到下午三四点才起床,孩子就跟着睡午觉,到了晚上10点,孩子还很清新,爷爷奶奶就带着孩子半夜出来玩耍,每晚11点多,还在为睡不睡觉而打仗。你想想看,孩子一天睡了那么多小时,晚上哪里还能睡着?他的生物钟全乱了。

  另一个孩子被爷爷奶奶宠爱的不像话。吃饭要端到嘴边,半夜起来在自己家上厕所要奶奶陪着,然后睡下以后,还要在故事才能入睡。等孩子回到父母身边,习惯发生了变化,动不动就要去找爷爷奶奶告状去,朋友是个孝子,因为不敢得罪父母,只好顺着他们忙无目的地宠爱孩子,自己什么都不敢管,跟太太的关系一段时间急剧恶化。

  一位朋友跟我说,自从岳母来了家里以后,自己比原来累多了,岳母加保姆加上自己的太太,三个妇女在家里被一个两岁的孩子指挥的团团乱转,老岳母经常指责他们对孩子漫不经心,或者看不惯对孩子的过于放任,什么都要亲自过问,结果把他们夫妻两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习惯都否定了。

  往往是孩子一摔跤,三个大人都冲过来,把本来没事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他说真希望开一个爷爷奶奶培训班,再开一个爸爸妈妈培训班,最后,才是对那个小娃娃的培训。

  老人们对下一代的爱,更多的是一份保护和尽职责,尽义务把自己的失落和对子女的昔年实现在对小孙子的看管上。

  美国的着名心理学家Dollard和Miller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会学会责难;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会学会攻击;如果孩子生活在嘲弄之中,他就会学会害羞;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之中,他就会学会自尊、自爱、自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

  所以,孩子们在老人中间生活,会有多重问题出现。

  但是父母就不同了,首先自己年轻,正处在积极进取的年龄,希望把孩子养好,努力去学习育儿知识,其次,孩子是自己的,横着养,竖着养都不怕,自己说了算,孩子养成什么样子,由自己来做主,更多的是亲自和抚育,而这种互动,能够更大程度地体现父母与孩子的水乳交融之情,无论父母多么没有经验,只要你全心全意去爱护孩子,孩子都会感到幸福的。

  无论是谁,只要是第一次做父母,就都会缺乏经验,但是这并不是个理由和借口,也不妨碍你成为好父母,因为经验使自己通过带孩子总结出来的,摸索出来的,只要你愿意做个好父母,你肯定能做好。其次,由老人带孩子,会存在很多问题。

  孩子就仿佛是父母的作品,如何绘制这幅图画,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它要付出时间,计划,耐心和爱心,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父母的责任,也是一种荣耀,把这个权利交给了别人,是非常可惜的。

  C 欧美国家都是父母自己带孩子

  在德国是完全看不到以上我所说的情形的,一来德国的保姆实在太贵了,一般人家根本雇不起,二来,德国的妇女产后都有抚育假,一般是三年,所以,所有的妈妈机会都会选择歇假自己带孩子。

  由于国情所限,国内的制度还不可能让所有的新妈妈都能亲自把孩子带到三岁,完成入托前的婴幼儿时代的亲子期,因此不能简单地去评说那些把孩子交给了保姆的妈妈们。

  我个人的看法是尽管孩子有保姆来照看,有的保姆相对而言还是不错的,尽心尽力地来带孩子的,但仍然不能算是完美的结局。

  因为我是那种从孩子一出生,就所有事情亲力亲为的居家妈妈。从我自己的许多体会中得出结论是:对于幼小的婴儿而言,只有和妈妈在一起并且经常被妈妈抚爱,被妈妈拥抱亲吻和教育是最理想的一种育儿形式。而从小和妈妈在一起的婴儿较妈妈不常在身边的孩子更加的自信和快乐。他们会从母亲的慈爱的眼神中得到鼓励和暗示,因此在行为和动作上更加的早熟和敏捷,因为妈妈在身边,会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从而使他们从精神上完全的放松。行为也会因此而自然。

  在德国情形完全不同:当一位妇女怀孕后生产前的第四个星期,就开始享受漫长的产假和休息期,之所以漫长是因为每个新妈妈有权利休息到孩子三岁,再复出上班,在这期间,用人的单位和老板不仅不能够以此为由解聘或中止双方的雇佣合同。

  相反,还要发给这位妇女头几个月工资的百分之几做为产期补助,然后,政府也会根据每个家庭收入的不同来进行补贴,德国法律规定每位在德国出生的孩子无论父母是哪国人,都将会享受到每月270马克的孩子补贴,直到他们十八岁或找到工作,如果他们参加工作又失业后,将会领到政府发给的失业补贴和生活补助,这样优厚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一部分懒惰的人的坏习惯。

  在德国,2700万对夫妻中有900万对没有后代。目前的出生率仍在下降。有三个以上子女的家庭不断减少,大部分是两个孩子或一个。鼓励家庭是联邦政府社会政策的一个重要社会目标。它支持家务劳动,把它看作是与就业工作是等同的。

  所有很多妇女婚后尤其是产后在家照顾孩子照料家务被德国政府解释为同男人们一样为社会和家庭做出了贡献,因此,有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妇女也往往在孩子出生的头三年当中停止工作,成为全职妈妈和家庭主妇,她们在一些表格上会很自豪地填写上家庭主妇的字样。她们的丈夫也决不会因此而歧视她们。社会更不会这样做。

  在德国所有的公众场所都可以找到为孩子换尿布,供妈妈喂奶,母子休息的地方。各种夜校和社会活动也是针对母亲而展开的。所以,她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腾出来给孩子,放在关心孩子的成长教育上。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人工劳动力极为昂贵的德国,很少有家庭能够雇的起长期的保姆或专门带孩子的人,孩子在三岁入幼儿园之前,如果父母有事,或双双工作,那么孩子当然要找人来帮忙照顾,不过爷爷奶奶只会在短期内帮忙,要他们像我们的爷爷奶奶那样常年累月地替孩子照顾下一辈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德国有一种是家庭托儿所,专门为这种孩子开办的机构,当然是私人的,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去,一每小时7马克为最便宜的来计算的话,如果每天孩子被看管八个小时,那么就是56马克,一周五天,每月下来就是1120马克,现在是600多欧元,相当于一个妇女每月工作交除了税后的工资纯收入的三分之二,这样一算账,很多家庭就放弃了双双出去工作的打算,因为做全职妈妈要比这笔账便宜的多。

(实习编辑:陈冬萍)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