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被称为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后,老年健康的“第四杀手”。最新的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出现异常蓄积导致脑细胞受损是致病原因。根据这一机理,未来有助对阿尔茨海默氏症进行早期诊断并且开发治疗药物。
近期,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研究人员在《人类分子遗传学》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报告显示,阿尔茨海默氏症发病前,脑内神经细胞的蛋白质就会出现异常,根据这一机理,未来有望研发新的治疗药物。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操作,培育出会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实验鼠,然后分析了实验鼠发病前脑组织内活跃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结果发现在17种蛋白质中,有一种称为“MARCKS”的蛋白质在出现β淀粉样蛋白之前就活跃发挥作用,这种蛋白质的量与正常实验鼠相比明显较多。
研究小组调查发现,“MARCKS”蛋白质会引起称为磷酸化的化学反应,导致突触出现异常。突触是神经元的结合部,负责传递视觉和听觉等各种信息。
研究小组认为,正是由于突触出现异常才导致记忆障碍,这应该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最早期病状。研究人员利用蛋白激酶C抑制剂遏制这种蛋白质发挥作用后,发现突触就恢复正常。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