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一般都会有喘的症状。但要是既不喘也不咳,唯一的临床症状是胸闷,你会想到是哮喘吗?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沈华浩教授及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命名了这种全新的哮喘类型——胸闷变异性哮喘。
“第一例病例还是我在10年前发现的。”沈华浩介绍,当时一名14岁男孩一直感觉胸闷,日夜需要母亲揉搓他的胸膛,却总找不到病因。于是沈华浩教授为男孩进行肺功能检测和气道激发试验,发现患儿符合哮喘的特征,于是大胆制订了针对哮喘的药物治疗方案,并辅以营养和心理支持,使男孩迅速康复。
说起这种病例,沈华浩表示,由于该病缺乏哮喘的典型症状,临床上漏诊误诊率非常高。他遇到的很多病人因为胸闷,首先会想到先看心内科,怀疑冠心病等,做冠脉造影,冠脉CT,但始终找不到真实病因。因此不少患者被疑诊为心脏疾病、神经精神疾病,辗转寻医,导致不少患者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引发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沈华浩提醒基层医师和心内科医师,要是遇上类似病人,除了心血管疾病外,还要考虑胸闷变异性哮喘的可能,不要轻易给病人诊断心理障碍。同时他建议,有胸闷的病人,尤其是反复发作,在夜间好发、可自行缓解,有过敏病史或过敏家族史,都要考虑胸闷变异性哮喘,并进行排查。可去医院做肺通气功能,若正常再增加气道激发试验。
目前在最新出版的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内科学》,以及我国呼吸领域权威临床工具书《呼吸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中,已经将胸闷变异性哮喘纳入教材。 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的专业杂志《变态反应、哮喘与免疫学年鉴》上。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