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发热,捂捂,出汗就好了!”不少年轻爸爸妈妈都能听到家中的老人这样念叨。也有年轻人指着国外的感冒降温方式说:人家根本不捂!那么感冒捂汗,要不要捂,要怎么捂呢?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萧氏儿科的萧劲松大夫。
都说捂汗 捂汗应该咋个捂?
萧医生介绍说,捂汗其实就是中医所说的解表。多加一床被子,捂出汗来,达到降温解表的效果。但是汗不是随便捂的。“低烧初期,体温37℃多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睡到床上,多加一床被子,不要让孩子乱动,微微出了一层毛毛汗的时候,就用毛巾擦干身体,捂汗就完成了。”萧医生并不主张过度捂汗,“捂汗有个度,不能一直捂,出汗过量的话病人容易虚脱。也不是所有的发烧都适合捂汗,如果长期发烧的病人同时冒虚汗,再捂就会加重病情了。”
感冒护理 洗澡喝水并非万金油
在采访期间,萧医生对许多患儿家长都不忘叮嘱一句:这几天不洗澡,或者是少喝水。记者听到后感觉很奇怪,因为和自己以及朋友同事的生活经验并不完全相符:感冒了,多喝几次水反而比吃药好得还快些。
萧医生说这就是孩子和大人的不同。先说洗澡,有大人觉得感冒了发点汗,洗个热水澡,然后睡一觉会感觉好很多,“但是小孩子不一样,穿衣脱衣这个过程中间温度有变化,患儿抵抗力本来就低,一热一冷之间容易二次感冒,造成病情反复。建议这个时候就一星期洗一到两次,不用每天洗澡。”
“感冒初期,可以喝一些温热水解表,但是为什么不让孩子喝太多水呢?虽然喝水是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排毒的作用,但是小孩的脾胃较大人弱,水过量了对孩子来说反而是种负担,容易湿热积滞。比如有个小孩感冒去医院,挂了水,但是一直没好。抱到我这里一看,原来是水多了,孩子湿热积滞,病情都变了。”萧医生如此解读,一般来说,如果孩子舌苔白厚腻,即使感冒也不建议大量饮水。还有家长会给孩子喝姜汤,但是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姜又是燥热之物,所以萧医生也不建议给孩子喝姜汤。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