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吸科 > 矽肺

中医药治疗矽肺研究综述

2008-03-16 08:50:0039健康网社区

  矽肺的基本病变是矽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性质纤维化,以胸闷、胸痛、咳嗽、气短为常见症状,是尘肺中病变进展最快,也是危害我国工人健康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与中医古籍直到清代医案记载的“矿工咳嗽病”、“石匠痨病”、“金石肺”及“挖煤工痨病”较为近似。它具有进行性,一经发生,即使脱离矽尘作业,仍可继续发展。中、晚期可并发肺结核、自发性气胸与肺心病等,此间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低下,在秋、冬季极易诱发肺、支气管感染,使矽肺病变恶化,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关于其发病机制,各国学者曾提出许多假说:机械刺激说、溶解说、硅酸聚合说、表面活性说等,但均未能得以全面阐明。且该病的西药治疗存在疗效不理想、副作用大、费用昂贵等问题。中华医药炳千秋,愈病无数,中药是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的经验结晶,具有简便、灵验,副作用小等优点。适于需长期服药治疗的矽肺患者。以中医理论指导矽肺治疗用药,对弘扬祖国医学,减轻患者负担,增强治疗效果有着重大意义。

  1、 矽肺的中医病因病机

  矽肺是因粉尘毒物(邪毒)侵犯人体,浊气壅塞胸中、肺气不宣、肺络阻塞,淤滞凝积成结节。长期毒物吸入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和。肺失宣降、肝失疏泄、肾不纳气、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心阳不振、气机不畅而诸证产生(1)。游离二氧化硅属金石燥烈之品,郁于肺内可灼液为痰,又可化热伤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喘咳迁延日久必损及于肾,肾精亏虚无以化出元气,气根不固则气难于归根,咳喘更甚,呼吸困难(2)。矽肺可分虚实,矽肺属实者,是肺气不宣、肝郁气滞血淤;矽肺属虚者,多由于心、肺、脾、肾气血不足。在临床上实证日久气血耗伤可导致虚证,虚证中可夹杂实证,本虚标实(1)。

  2、 中医证型、症状及传统治疗方药

  2.1外邪犯肺型(3):来势稍快,微恶寒、鼻塞、咳喘、痰白泡多、胸闷胀或咽痒干不适。风热用银翘散、风寒用苏杏散,咽痒加枇杷叶、蝉蜕,痰多加川贝、浙贝,喘甚加紫菀、款冬花。

  2.2气滞型(1):胸闷胁痛、攻窜不定、咳嗽食少嗳气,多与情志有关,精神刺激可加重。脉象多弦。治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若气郁化火兼烦热、胸胁掣痛、口干加栀子、银花、金铃子散之类。

  2.3血淤型(1):胸胁闷痛,如针刺样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时配理气药尤为重要。取其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2.4痰瘀互结型(3):胸痛、胸闷、咳嗽有痰而粘,舌质稍紫,脉结代或弦滑或弦涩,方用化痰逐瘀汤(川贝、浙贝、桔梗、橘红、当归、郁金、白芥子、莱菔子、瓜蒌皮,鲜沥汁兑服)。瘀重加桃仁、红花、丹参。

  2.5肺气虚型(1):胸闷不舒、咳嗽、气喘、咳声无力、气短懒言、声音低微、自汗、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弱。治法补肺益气,方用补肺汤加减、八珍益肺片(2)或人参补肺丸(2)。

  2.6肺阴虚型(2):胸闷不舒、干咳无痰、咽喉干燥、形体消瘦。若伴阴虚火旺者痰中带血丝、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养肺降火,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二冬膏或养阴清肺糖浆。

  2.7肺热咳喘(2):多见矽肺合并肺内感染,症见咳喘、痰黄或脓血痰、胸痛、发热、舌尖红、苔黄腻、脉数,治宜清肺化痰、治咳定喘为主,方用矽肺宁片、热毒清针或消咳喘糖浆。

  2.8肺寒咳嗽(2):多见矽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咳嗽痰白、形寒肢冷、口不渴、咳喘胸闷、舌苔白滑、脉紧,治宜温宜肺止咳、化痰平喘,可用通宣理肺片或寒喘丸。

  2.9肺肾气虚型(2):咳嗽、咳痰、气短、喘促动则喘甚、呼多吸少、腰膝酸软、脉沉弱尺甚。治法补肺肾纳气,方用人参蛤蚧加减、金匮肾气丸、八珍益肺片。

  2.10肺肾阴虚型(3):咳嗽或喘,咳痰不爽,胸闷气短、形体消瘦、眩晕耳鸣、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方用桑杏汤加减,咳血加白茅根、仙鹤草,大便干结加瓜蒌仁、草决明,肾阴虚明显加山萸肉、大熟地。

  2.11肺脾两虚(3):痰多清稀,食后胃脘满闷、腹胀便溏,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濡细,治宜补脾益肺,方用真武汤加减、人参补肺丸、参苓白术丸。

  2.12心阳虚型(1)::胸闷痛、心悸、咳痰、气短、畏寒、四肢不温、舌淡脉弱。治法益心气、 通心阳,方用栝蒌薤白半夏汤加人参桂枝。

  2.13气阴两虚型(3):咳嗽气喘无力,神疲乏力,咽干鼻燥,咳嗽少痰或咳血,舌红、脉细。先用清燥救肺汤,后用月华丸。注意是否有结核。失眠加五味子、酸枣仁,便秘加火麻仁、草决明。

  3、 中药新药研究进展

  增昭玉、张琪凤氏以中药矽肺军(简称C,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生产)联合葡萄糖酸锌(简称Zn,西安制药厂一分厂产)进行抗粉尘细胞毒实验研究(4),发现粉尘、药物与肺巨噬细胞(AM)共孵24小时后,C、Zn、C-Zn组AM存活率分别为 83.0%、79.17%和86.17%,吞噬率分别为52.4%、54.6%、50.8%,ATP水平分别为7.03×10-7mol/L、6.61×10-7mol/L、 7.17×10-7mol/L ,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煤尘组(74.0%、46.2%、5.74×10-7mol/L)(P<0.01)。实验结果显示C与Zn保护生物膜、增强AM活性且抑制其吞噬作用,两种药物联合作用其效果优于单味药。

  陈鹤仙、陈兆铨、王彪氏(5)以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各期尘肺病共37例(其中矽肺29例)(6),疗后咳嗽好转率为86%,气喘好转率为87%,胸痛好转率为97%,胸闷好转率为92%;血清铜蓝蛋白与粘蛋白浓度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经X线胸片疗效判断,治疗好转占27.02%,稳定占70%,进展1例,占2.7%。丹参注射液活血行气化瘀,为尘肺治疗提供了中医理论依据。对血清铜蓝蛋白与粘蛋白浓度的降低作用说明其有阻抑或延缓肺部纤维化的作用。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还显示其有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肺功能、降低痰液粘稠度、抑菌等作用。所以,丹参注射液可能会成为尘肺、矽肺治疗的理想用药。

  张连祥、马瑞霞、徐孝华氏以双黄连注射液(哈尔滨制药二厂生产)矽肺合并肺部感染30例(6),显效14例(46.7%),有效12例(40%),无效4例(13.3%),疗效高于青霉素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疗效在各期矽肺合并肺部感染间虽无显著差异(77.8~90.1%),但高于同期的青霉素对照组,II、III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双黄连副作用小,无需皮试,且对细菌、病毒皆有杀伤力。根据研究结果,它在治疗矽肺合并肺部感染方面疗效明显优于青霉素,是一种可信赖的广谱高效抗生素,为治疗矽肺合并肺部感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抗生素。

  徐士雅氏以汉防己甲素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17例男性矽肺患者(7),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分别为16例(94.1%)、16例(94.1%)、13例(76.5%)、11例(64.7%)明显高于羟基硫酸哌喹对照组(P<0.05),其中咳嗽、咳痰症状改善尤为明显(P<0.01);治疗后感冒、支气管感染下降52.94%,显著高于羟基硫酸哌喹对照组 (10%)(P<0.05)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是一种固本培元之法,本以得固,气归于根,咳喘得平。现代医学则认为补肾法有提高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六味地黄丸与汉防己甲素联合使用治疗矽肺,其临床效果值得肯定,在中西结合治疗矽肺的方法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刘树东,贾宝元、方厚华等以复方白芪片治疗单纯矽肺患者298例(8),经过一年治疗,患者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4%、73%、75%、7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感冒、支气管感染明显改善者分别占80%、68%,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肺功能FVC和 FEV1测定值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血清铜蓝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IgG含量与SOD升高,与对照组无显著(P>0.05);X线胸片好转率为2.0%,稳定率为87.8%,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了复方白芪片有改善矽肺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肺通气功能和延缓肺纤化进展的作用,是治疗单纯矽肺的较理想用药。

  李玉虎、李智民、李蓉等参照Heppleston法,建立以矽肺组织细胞体外培养系统筛选抗矽药物的模型,根据MTT法,测OD值,根据OD值判断药物疗效(9),结果显示中药黄芪组与复方转移因子组OD值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黄芪组与复方转移因子组OD值无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不仅发现了治疗早期矽肺的有效中药——黄芪、复方转移因子(转移因子+枸杞子+大活血等),更为抗矽药物的筛选提供了一种周期更短、费用更低、更简捷的实验手段,在矽肺的研究与治疗方面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4、 研究展望

  传统治疗矽肺的中药、方剂种类不少,但对临床应用情况的报道并不明确,可能是因其多为复方,组分复杂,药理研究较难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临床应用;而且,这些方剂的组分有较大变动性,因人、因证而变,很难形成较统一的研究指标;所列举病例数过少,一般只有三例左右,根本不具有统计分析归纳意义。虽然如此,但若能严格遵循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进行用药,也会取得很好的疗效。而如何能找到这些方药之间比较合理的搭配,以制成具有普遍治疗作用的成药,以便于药理研究的开展与临床应用,则应成为该方面科研、临床工作者今后需努力的方向。

  抗矽中药的药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细胞,主要是膜结构的保护作用及对粉尘细胞毒的削弱作用上,从假说机理上较好地证明了中药对矽肺的防治作用,遗憾在于观察指标较单一,只能说明药物在防治矽肺某一类症状方面的效果,不能说明多方面或全部。绝大多数药理研究都能首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筛选固本培元、行气活血、清肺润燥等方药进行药理研究,故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这是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继续坚持的。新方药的临床研究观察指标较全面,涉及患者体征、肺功能、生化指标、X线胸片等项目,能更准确、更直接地反映药物的治疗效果,但病例数仍需增加,而在特定时间内难以收集到所需病例,这可能会成为制约临床研究的瓶颈所在。

  与现用抗矽西药对照组比较,无论药理实验还是临床研究,中药组都有相近甚至更佳疗效,且中药有其费用低,副作用轻微、药效持久等优势。可见,中药在治疗矽肺方面存在着重大的发掘研究价值。

  当然,抗矽中药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尚须改进的方面。首先是药效。一些抗矽中药疗效在某些方面仍逊于现用西药,如“热毒清”其短期疗效逊于P204,抗矽片对矽尘的细胞毒的削弱作用不及P204及抗矽-14,复方丹参注射液,汉防己甲素联合六味地黄丸对患者近期肺功能改善作用不明显,复方白芪片对患者血清IgG含量与SOD升高作用不明显,且所作研究只针对单纯性矽肺,而矽肺在临床上往往具有并发症,对该类药物的研究须与临床实际情况更接近。

  此外,还应涉及到抗矽中药的毒副作用。抗矽中药虽然毒副作用甚为轻微,但有时也会影响治疗和患者的生活质量。30例注射双黄连注射液的患者中有2例出现皮疹,经抗敏治疗翌日缓解;服用复方白芪片的298例患者中有个别出现肠胃不适,未经处理自愈。其它抗矽中药尚未见有毒副作用报道。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矽肺的领域已取得了重大成果,今后努力方向应在于坚持中医理论的指导,大胆采用现代药理研究新技术,发掘传统方剂,改进剂型,推广、扩大其应用范围。而对药效的进一步提高及对毒副作用的研究应成为抗矽中药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毒副作用的研究,无论从科研工作的严谨性还是从对患者负责的角度上看,都应受到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钟少玲)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