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吸科 > 哮喘

中医针灸十种方法治疗哮喘

2011-04-29 07:28:00中华网

  1、天突一针哮喘平方法:取穴在胸骨上窝正中,令患者微仰头取穴,直刺2分,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壁,缓缓刺入0。5~1。5寸,待针下有一种沉涩紧感时,再左右捻转10-20秒,留针5~15分钟。

  2、针刺方法:取定喘、太渊,一般以右侧为主。用直径0。26~0。32毫米不锈钢毫针为宜,针尖向脊柱下斜刺深1寸左右,太渊穴直刺深5分左右,针感放射至胸部则疗效显著。每次针刺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每隔5分钟捻动一次,两穴均以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

  3、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方法:激光照射天突、膻中、定喘、肺俞等穴(每次2~3穴),每穴6~8分钟,每天1次,共10次。病程长、病情重者,休息一周后再照5次,以巩固疗效。

  4、挑四缝方法:在患者双手内侧面第二指关节缝正中(除拇指外)消毒,8~12号注射针头或三棱针、大号缝衣针1支,直刺指缝正中间,以刺到骨为限度(深约0。8厘米)。 针拔后即有白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溢出,需加以挤出,挤出血也无防,然后用酒精棉球擦干。隔3天~1周1次,挑后手不下冷水,防止感染。

  5、隔灸方法:取大椎、肺俞(双)穴,作隔姜灸3壮,以皮肤红润为度,10~20天治疗1次,3次为1疗程。第二次治疗时局部如有水泡或溃烂未愈,改灸风门(双)、膏盲(双)。

  6、温针取穴:一组为大椎、肺俞、内关、肾俞、丰隆。

  二组为肺热、内关、脾气、肾气穴。

  第一组配方适宜于实证哮喘,大椎用壮火速灭之法。第二组配方适宜于虚证哮喘。两方均用直接温针文火自灭法。

  7、挑治在崇翼穴(第六颈椎棘突下崇骨穴旁5分)和喘息穴,用三棱针挑刺,3~5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8、伏贴法取穴: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共六个穴。

  方法:白芥子21克,元胡12克,细辛12克,甘遂21克,麝香1克。以上和药(麝香除外)共研细末,用生姜汁或姜酊调成糊状,再取麝香,制成6块药膏,分贴于穴位上,用纱布,胶布固定。

  本法选在阳热最盛的三伏天,共贴3次,每次间隔10天。每次贴敷的时间须在2小时以上(儿童可酌减),一般不超过3个小时。以上午贴治为宜,且晴天优于阴天。连贴3年为1个疗程。

  9、针治疗哮喘取穴平喘点、心、肺、神门、胃、胸、交感(除平喘点双侧外,其余均取左侧),结合体穴膻中、内关(左)、合谷(右)。针刺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两天。

  10、穴位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取穴定喘、天突等。远红外线辐射器照射穴位,直至症状减轻。

(责任编辑:朱润芳)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