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病,哮喘对儿童或老年人的危害,不仅在于病程长,而且在于它的极易复发。特别是在冬春季,哮喘发作或加重的患者增多,其中尤以老年人为甚。因此,为了普及防治哮喘的知识,本期推出《哮喘话题》帮助哮喘患者加强自我保健,树立战胜哮喘的信心。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呼吸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
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四大顽症之一。1998年12月11日,在西班牙巴塞罗纳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哮喘会的开幕日上,全球哮喘病防治委员会与欧洲呼吸学会代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开展世界哮喘日活动,并将当天作为第一个世界哮喘日。从2000年起,每年都有相关的活动举行,但此后的世界哮喘日定为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而不是12月11日。
据调查,在我国至少有2000万以上哮喘患者,但只有不足5%的哮喘患者接受过规范化的治疗,结合我国哮喘防治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会钟南山在“世界哮喘日”前夕指出:哮喘虽然不能根治,但实施以控制为目的的疾病评估、疾病治疗和疾病监测的“三步骤”,特别是使用经全球循证医学证实的联合治疗方案,哮喘是能够控制的。在中国,控制哮喘的关键是积极鼓励患者寻求正规的治疗方案,
一、哮喘的发病原因
哮喘病的发病原因错综复杂,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哮喘患者的体质和环境因素。患者的体质包括遗传素质、免疫状态、精神心理状态、内分泌和健康状况等主观条件,是患者易感哮喘的重要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各种变应原、刺激性气体、病毒感染、居住的地区及居室的条件、职业因素、气候、药物、运动(过度通气)、食物以及食物添加剂、饮食习惯、社会因素甚至经济条件等,均可能是导致哮喘发生发展的更重要原因。
过敏原是诱发哮喘的一组重要病因。过敏原主要分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主要来源于生活环境中的含有变应原的微粒物质,其致敏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和多糖。过敏原侵入机体的途径可以决定病变发生的器官,由于微粒可借助空气传播且在生活中随时存在,因此,吸入通常是引起呼吸道致敏和哮喘发作的主要途径。
二、哮喘有哪些临床表现
哮喘患者临床表现为气急、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和肺内可闻及哮鸣音,尤其是在呼气时哮鸣音更加明显。哮喘病在临床上多为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患者出现哮喘症状时,常以阵发性哮喘、慢性哮喘和哮喘持续状态三种表现多为常见。临床多见为发作性呼吸困难、胸闷并伴有哮鸣音,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从前鲜为人知的少见类型的哮喘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如咳嗽性哮喘、运动性哮喘、月经性哮喘等,其病因及表现均与普通哮喘有所不同,掌握这些少见类型哮喘的特征,对于提高临床诊治的水平,改善疾病预后均大有帮助。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