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很少出现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定量手控气雾剂(MDI)除有上述吸入疗法的优点外,尚具有定量、便于携带、价格适中等优点。
因此,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枪”,比喻其小巧、灵活、迅速起效。
2.目前在临床上常用定量手控气雾剂有3种:
(1)β2受体激动剂气雾剂,如舒喘灵气雾剂、喘乐宁和喘康速气雾剂等;
(2)吸入型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气雾剂,如普米克和必可酮气雾剂等;
(3)抗胆碱药气雾剂,如爱喘乐气雾剂。正确掌握MDI的使用方法,可提高疗效,减少其不良反应。β2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物的平喘作用优势互补,因此这两种药物的复方制剂的平喘作用既迅速又持久。
(四)分级法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目前把慢性哮喘和急性哮喘发作均分为4级。
1. 慢性哮喘的分级:
根据哮喘(尤其是夜间哮喘)发作的频度、严重程度,肺功能和对β2受体激动剂的需要量,可把慢性哮喘分为4级:
(1)一级:间歇发作;
(2)二级:轻度持续;
(3)三级:中度持续;
(4)四级:重度持续。
2.哮喘急性发作的分级:
根据哮喘病人的神志、说话能力、体位、缺氧和呼吸困难的程度、呼吸次数、心率、哮鸣音的强弱等指标可把哮喘急性发作分为4级:
(1)轻度发作;
(2)中度发作;
(3)重度发作;
(4)危重发作。
(五)治疗哮喘药物
平喘药物种类繁多,根据其药理作用的特点可分为5种。近年来各种平喘药物的主要研究进展如下:
1. β2受体激动剂:通过作用于气道平滑肌细胞表面的β2肾上腺素受体,增加细胞内cAMP含量而松弛气道平滑肌。药品种类繁多,新的药物和新的剂型也不断问世。近年来主要进展包括:(1)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Salmeterol)和福莫特罗(Formoterol)的平喘作用可持续12h以上,对气道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特布他林的前体药班布特罗(Bambuterol):商品名帮备,每次10~20mg口服,每日仅需给药1次。由于本品与肺组织的亲和力高,可在局部达到高浓度,然后缓慢释放,因此,不仅每日仅需睡前口服一次,适用于夜间哮喘的治疗,而且不良反应比特布他林(商品名博利康尼)更小。
2. 茶碱类:具有平喘、强心、利尿等作用,但其确切的平喘作用机制尚未明了。有学者认为,该类药物可能具有一种独特的平喘作用机制。近年来的主要进展包括:(1)茶碱控释片:如作用维持24h的优喘平(商品名葆乐辉),作用维持12h的茶喘平和舒弗美。由于血药浓度能平稳地处于茶碱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克服了普通氨茶碱作用时间短、峰浓度易产生毒性、谷浓度影响疗效的缺点,较为安全、有效;(2)抗炎作用:近年来的一些体内、外的研究资料已证实,低浓度(5~10mg/L)茶碱对气道炎症具有抑制作用。因此,部分研究者认为茶碱既可归类为解痉平喘药,又属于抗炎治喘药。
3. 抗胆碱药:通过阻断大、中气道内胆碱能神经的M1和M3受体,而起平喘作用。主要进展包括:(1)适应证的重新定位:鉴于这类药物较为适用于有吸烟史的老年哮喘患者。近年来这类药物被推荐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首选用药;(2)复方制剂:可必特(Combivent)是抗胆碱药(溴化异丙托品)和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的新型混合气雾剂。它具有这两种平喘药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缺点,平喘作用迅速、强大、持久且长期应用不易形成耐药现象。
4.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通过多个环节抑制气道的变态反应炎症。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浆中,药物必须通过细胞膜,才能与其受体结合。糖皮质激素与其受体的复合物只有通过核膜,作于与核内DNA的相应部位,通过mRNA,形成脂皮素(lipocorting)后才能发挥抗炎作用。因此,起效较慢。近年来的主要进展为:(1)气动雾化学溶液:以压缩空气或氧气为动力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溶液(商品名令舒),其起效时间明显地快于通过MDI吸入的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可与β2激动剂联合用于急性哮喘发作的治疗;(2)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Propioneate):新型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局部抗炎作用强,口服生物利用度接近零,几无全身不良反应。其单药气雾剂和复方制剂即将在我国临床应用。
5. 炎性介质阻释剂和拮抗剂: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