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一年一度的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在北京如期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心血管领域专家汇聚一堂,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各个方面为参会人员带来了前沿、专业、细致且全面的解读。
小编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赵文华教授所带来的关于膳食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预防的解读。
2016年1月7日,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美国农业部联合发布了《美国居民膳食指南2015-2020》。
这份指南是美国官方发布的第八版膳食指南,旨在为美国居民及其家庭摄入健康和营养充足的膳食提供指导以及科学依据,是最权威的营养健康指南之一。
新指南的内容包括:
终生保持健康饮食模式;关注多样性、营养素密度和数量;限制来自添加糖和脂肪的能量,减少钠的摄入量;选择更健康的食物和饮料以及支持人人保持健康饮食模式5大方面。
然而,新指南公布后,国人的聚焦点却不在指南本身,而是都集中在了“新指南没有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这一点上。对此,赵教授说道:
“这样解读是十分不正确的,我们完全不应该对取消膳食胆固醇限制而大肆炒作。这样只会让人们对该不该限制摄入膳食胆固醇感到更加疑惑。”
针对这一问题,美国的官方解释是:
首先,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膳食同源,膳食指南限制了饱和脂肪,也相当于限制了胆固醇;
第二,健康的美国饮食模式包括大约100-300mg的胆固醇;
第三,膳食中胆固醇与血压中胆固醇的剂量效应关系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所以无法给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界定数值。
让我们再看看以往的美国膳食指南对心血管健康预防的要点。1990-1995年,膳食指南提出要选择低脂、低胆固醇膳食,并且要有节制地使用食糖和食盐。2000-2005年,膳食指南首次提出了脂肪、钠、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量化标准。
在此基础上,2010年版膳食指南则增加了对反式脂肪酸和人为添加糖、精制谷物以及酒精的限制。直到2015年,膳食指南首次提出终生保持健康饮食模式。
01
健康饮食模式才是最新版指南的聚焦点
赵教授说:
“我们最该关注的是新指南中提出的健康饮食模式,包括水果、蔬菜、蛋白质、奶制品、谷类和油的摄入以及对饱和脂肪、反式脂肪、添加糖和钠的限制。这是美国膳食指南中首次提出饮食模式和终身指南两个概念。”
此外,其他指南对胆固醇的限制并没有作出改变。美国心脏病学会颁布的2006版饮食指南中,对膳食胆固醇摄入量的建议是<300 mg/天。
女性作为心脏病的高危人群,则应限制在150 mg/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给出的营养建议是<200 mg/天。
在纠正了指南解读的问题后,赵教授接下来为我们介绍了在膳食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控制领域中一项十分著名的研究:芬兰北卡的健康干预项目。
02
膳食对心血管健康的保护作用不可忽视
北卡县位于芬兰东部,是一个只有180000人口的小村庄,但其血液胆固醇含量和冠心病死亡率却位居世界之首。
为此,芬兰政府在1972年实施了“北卡健康促进项目“,旨在改善高血压测量;控制、减少吸烟;促进合理膳食;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蔬菜和低脂食品消费;预防和控制心脏病的发生和流行。
这一社区卫生干预项目直接改变了人们的健康行为。从图一中我们可以看到,男性吸烟率在1972-1992的20年中由52%下降到了32%。
除了吸烟率,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男性使用黄油涂抹面包的比例由1972年的82%降到了1993年的22%。
女性则更低——14%。此外,男性饮食中摄入的饱和脂肪酸也由49克/天下降到了17克/天。
这些健康行为的改变最终显著降低了北卡地区的冠心病死亡率。截至2005年,北卡地区35-64岁男性冠心病的死亡率下降了85%。
在北卡地区成功实施干预5年后,芬兰政府将这一项目在全国推广开来,结果也十分令人欣慰:全国地区35-64岁男性冠心病的死亡率下降了80%。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控烟措施、医生和护士的帮助等其他因素对结果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我们更不能忽视膳食健康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影响。”
赵教授如是说。
回头看看我们在2016年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其核心内容包括6个方面——食物多样;吃动平衡;多吃蔬果、奶类和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和杜绝浪费。除去这些,还有十分有趣的一点是新指南取消了对膳食胆固醇的限量。
然而,一项2015年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的回顾性分析却显示,中国成人膳食胆固醇摄入量>300 mg/天的比例在1991-2011年间不断上升,由最初的14.9%上升到了34.2%。
一面是膳食胆固醇的摄入不断增加,一面却又取消了对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限制。这让我们如何是好?
2016年9月3日,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四大权威机构在北京联合发布了“正确认识胆固醇”的科学声明。
声明指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俗称的“坏胆固醇”)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坏胆固醇”的控制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防线。
03
平衡膳食是基础,膳食模式是关键
膳食模式又被称为“饮食模式(eating pattern)”,它是指通过研究日常膳食中的各种食物组成,包括所消费的食物种类及其数量的相对构成,从整体上考虑相关的某类或几类食物或营养素摄入与健康的关系。加拿大心脏与中风基金会强调:
科学在不断发展,一个人饮食的整体质量(包括食品的类型、质量和数量)比任何单一的营养素(如饱和脂肪)对健康的影响更大。
随着膳食模式的重要性逐渐被重视,其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研究对象从孕期、儿童青少年到老年人,研究内容从早期发展、慢性疾病、骨骼健康、生物指标再到认知功能。
研究结果表明,促进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的膳食模式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演讲最后,赵教授总结道:
尽管最新版的膳食指南取消了对膳食胆固醇摄入的限制,但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来说,仍然需要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具体的膳食建议是:脂肪的供能比应控制在20%-30%以内,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10%以内。
而对于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如鸡蛋,赵教授则表示:
因为职业的原因,我在吃早餐时会习惯性地观察人们吃鸡蛋的数量。我看到许多人早上都会吃两个鸡蛋,甚至更多。
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仅仅看心血管风险这一个因素,鸡蛋当中的蛋白质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就一说一,平衡饮食才是生命之本。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