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血压测量月(May Measurement Month,MMM)又到了。自2017年起,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和世界高血压联盟(WHL)合作,把世界高血压日扩大成了为期一个月的全球血压宣传活动——五月血压测量月。
那么,如何准确地测量血压?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应该避免的错误呢?我们结合今年刚刚发布的《2019 AHA人体血压测量科学声明》以及《中国血压测量指南2011》来看一下。
诊室坐姿血压测量的6个关键步骤
诊室血压测量应在室温合适且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坐位测量血压需要准备适合患者手臂高度的桌子,以及有靠背的椅子。
Step 1:患者准备
☆ 患者放松,心绪平稳,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脚在地板上放平,背部倚靠以获得支撑;
☆ 在第一次测量血压之前,患者应静坐3-5分钟,不四处走动,如果使用某些自动诊室血压测量(AOBP)设备,等待时间可适当缩短;
☆ 测血压之前,应避免饮用咖啡或酒精、运动和吸烟至少30分钟;
☆ 测血压前应排空膀胱;
☆ 休息或测量期间,患者和测量者均不应该说话;
☆ 去除袖带放置部位的衣物。
Step 2:选择适当的血压测量设备
☆ 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袖带血压测量设备,并确保定期校准设备;
☆ 支撑患者的手臂(例如,放在桌子上),患者不应握拳或者用力,因为等长运动会影响血压水平;
☆ 将袖带的中间位置放于患者上臂的右心房水平(胸骨中点);
☆ 使用尺寸合适的袖带,袖带长度应达到患者手臂周长的75%~100%;
☆ 袖带的下缘在肘窝的上方2~3cm,一般认为能塞进2个指头时松紧适度;
☆ 使用膜片或者钟型听诊器。
与水银血压计相比,经过校准的无液血压计或混合式血压计测量诊室血压更加安全可靠。无液血压计需要定期校准,手持设备每2-4周校准一次,壁挂式设备每3-6个月校准一次。
采用使用一次提供多个读数的示波器设备已成为诊室血压测量的更有效的手段,传统的听诊法正逐渐被示波法取代。许多示波器设备已经通过验证,可以进行准确的血压测量,同时可减少听诊方法相关的人为错误。
提倡AOBP用于测量诊室血压。与常规听诊法测量诊室血压相比,无人值守AOBP出现白大褂高血压比例更低,同时可减少血压测量的人为误差。
Step 3:使用合适的血压测量方式
☆ 第一次就诊时,应记录双臂血压,哪一侧血压读数较高,则后续使用该测手臂进行测量;
☆ 每次门诊就诊时,应测量诊室血压≥2次,重复测量时要间隔1~2分钟;
☆ 使用听诊法测量时,在脉搏消失后继续加压20-30 mmHg进行血压测量;
☆ 使用听诊法时,缓慢放气(2 mmHg/s),仔细听诊柯氏音;
☆ 心率缓慢者,放气速率应更慢些;
☆ 获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Step 4:准确记录血压测量值
☆ 使用偶数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
☆ 尽量避免尾数偏好(尾数偏好是指将血压读数习惯性记录为末尾0或5mmHg);
☆ 明确测量之前最近一次服用降压药物的时间。
Step 5:计算平均值
☆ 根据≥2次不同场合所得的≥2次血压测量值计算平均值,用于血压评估;
☆ 通常取2次测量的平均值,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Step 6:向患者提供血压读数
☆ 向患者口头和书面告知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并帮助部分患者进行结果解读。
选择袖带尺寸的关键点
袖带选择错误是诊室血压测量中最常见的错误,其中84%是患者手臂较粗而选择的袖带周长不够。
☆ 应在肩峰和鹰嘴的中点测量手臂周长;
☆ 袖带长度应达到患者手臂周长的75%~100%,袖带宽度应达到患者手臂周长的37%~50%(长宽比为2:1),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
☆ 上衣袖子不应卷起,因为可能会产生类似止血带的效果;
☆ 测量血压时,袖带放置处的皮肤应该裸露,袖带最好直接和上臂接触。
身体位置对血压测量结果的影响
☆ 收缩压在仰卧位时比坐位时高3-10 mmHg,舒张压约高1–5 mmHg;
☆ 仰卧位时,如果手臂搁在床上,它会低于心脏水平,应当使用枕头等垫高手臂进行支撑;
☆ 坐位测血压,若后背没有支撑,收缩压和舒张压可分别高5-15 mmHg和6 mmHg;
☆ 坐位测血压,若跷二郎腿,收缩压和舒张压可分别高5-8 mmHg和3-5 mmHg;
☆ 坐位时,右心房水平在胸骨或第四肋间隙的中点;若上臂低于右心房水平,例如手臂下垂时,测得的血压会升高;因此,测血压时手臂要自然放在桌上,与心脏保持水平;如果手臂保持抬起的姿势,测得的血压也会升高。
对血压测量者的要求
☆ 测量者眼、手、耳协调,必须能够进行袖带放气、听柯氏音,同时读取血压计的读数;
☆ 应了解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例如不同时间、运动以及降压药物等,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和噻嗪类利尿剂与多次随访间血压变异性降低相关;
☆ 医生应对血压读数进行恰当合理的解释;
☆ 医护人员应考虑每6个月至1年接受血压测量方面的再培训。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