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喵一喵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2018年是让人悲痛的一年,老天爷带走了许多老艺术家,一个个噩耗传来时刻牵动着人们的情绪,许多人感慨怀念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9月7日,相声名家常宝华去世,享年88岁;
9月 7日,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去世,享年77岁;
9月11日,评书大师单田芳去世,享年84岁;
9月15日,表演艺术家朱旭去世,享年88岁;
9月21日,相声名家刘文步去世,享年83岁;
9月28日,相声名家师胜杰去世,享年66岁;
9月28日,相声名家张文霞去世,享年81岁;
10月12日,表演艺术家吕启凤去世,享年87岁;
10月14日,相声名家吴兆南去世,享年94岁;
10月28日,京剧表演艺术家周长芸去世,享年80岁;
10月3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去世,享年94岁。
虽然老艺术家们的离去跟季节的关系不是很大,有的是患癌,有的是本身多年患有严重心血管病,但从一些数据来看,除去那些不可预测的突发疾病,冬季,对于老人来说,真的是一道“坎”。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
而最新发表在JAMA心血管子刊上的一篇研究显示,不仅仅是气温与心梗发生率有关,天气因素可作为独立风险因素影响心梗的日发作率。
天气与心梗的恩怨
其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有许多研究证实了环境因素对心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大多数研究使用替代变量作为心梗的指标,例如国际疾病统计分类。另外,气温和下雪天是最常见的影响因素,其他气象参数没有得到广泛的研究。
此篇来自瑞典的全国性研究纳入了1998-2013年期间共计274029例由于心梗而入院的患者。并由瑞典气象水文研究所(SMHI)提供数据,计算出全国范围的天气参数的日均值,以此来探讨所有主要气象参数与MI风险的关系。
此外,该研究还对纳入对象进行了亚组分类(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既往史、用药史)的结局探讨。以及对潜在的因素——空气污染进行控制,对主要大气污染物水平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研究的结果如何?
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71.7岁,有92044人被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常见治疗方法为血管重建。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常伴有肾功能障碍、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等等,以保守治疗较常见。
结果显示,低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和较短的日照时数与心梗风险升高相关,而心梗风险最相关的因素是——气温。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温每升高7.4°C,心梗风险降低2.8%。且STEMI和NSTEMI等亚组分析保持一致。
日照时数与平均心肌梗死呈负相关,但与STEMI没有相关性。
较高的降水量和气压都与STEMI呈负相关,但对心梗的风险增加影响很小。
风速与NSTEMI的关联性最高,但是降雪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
在对季节性进行分析时,得到了更有趣的结果:
除了最冷的季节(1-3月)外,气温和心梗风险呈负相关,7-9月期间观察到的关联性最高,STEMI观察到的关联性风险最高。即每当温度升高3.1°C,STEMI风险减少9.5%。
然而,最冷的季节(1-3月)显示出相反的关联,气温升高和心梗呈正相关。相比之下,1-3月的日照时间与NSTEMI的风险呈负相关,但与STEMI无关。
看“天”生活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提出寒冷作为冠状动脉收缩的压力因子,从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增加了脑溢血和心梗发作的机会。
那么,调查天气因素与心梗发生的关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呼吸道感染和流感是心梗的已知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在呼吸道感染7天后,心梗发生概率增加了6倍。而呼吸道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这有助于我们提前预防。
维生素D已被提出在心血管疾病的季节性和死亡率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可以用日照时间加以解释。
除此之外,许多季节相关的行为模式,如减少体力活动、饮食改变、抑郁,也可能导致在寒冷天气中心梗的发生率增加。
环境部门提前预警天气变化,采取预防措施,有可能降低地区易感人群心梗的发病风险。
但是为何在一年中最冷的部分(1月至3月)缺乏相关性的支持呢,适应寒冷是否可能会减弱这种联系,或者通过呆在室内或穿暖和的衣服能否降低心梗的风险,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Association of Weather With Day-to-Day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2018). JAMA Cardiology. doi:10.1001/jamacardio. 2018.3466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