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过分关注血压数值,精神紧张
无论是健康人,还是高血压患者,血压都有昼夜节律的变化,而且还受气候、环境、活动、情绪变化的影响,不同时间段测量的血压值有所不同。
对此,不能认为是血压不稳而频繁加减药量,应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有的患者对自己的血压过分关注,频繁测血压,精神紧张,不利于血压控制;频繁调整降压药,反而影响降压效果。
误区二:凭症状估计血压水平,凭感觉用药
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没有明确的关系,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有的患者头晕时服降压药,头不晕就不服降压药。凭感觉用药的害处大。
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每周自测一天血压,早晚各1次,每次连续测量血压2~3遍,每遍间隔1 分钟[2],取后两遍血压的平均值,因为第一遍测量的血压值往往因突然加压刺激而偏高。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
误区三:长期自行购药,不测血压
有的患者长期在药店买降压药,从不测血压。以为只要吃药就能降压,殊不知有些药物并不适合你,有些降压药并不能降低你的血压。目前,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种类很多,每种药物的降压机制不同,都有其适应证,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降压药物的选择一定要经医生根据病情,作必要的化验检查,兼顾到血压水平、相关的危险因素、重要器官损害和并发症,量体裁衣,选择能有效降压,又能保护重要器官,且不良影响最小的药物,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误区四:只要吃药就万事大吉
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吸烟、饮酒、大吃大喝、熬夜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继续损害血管,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很多人血压难以控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误区五:用药太早,会产生耐药性
除了早期的轻度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压达标,暂时不需要服降压药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药获益越大。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降低心脑肾疾病发病的风险,远期后果越好
误区六: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强调降压达标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一般高血压患者经过2-4周的治疗后使血压达标[3],而老年患者、冠脉或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血压达标时间应适当延长。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器官供血不足,甚至并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增加危险,尤其是老年人。
误区七:某些“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终生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是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这些都是伪科学宣传,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能够根治高血压。
误区八: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的降压疗效
有些患者担心西药有副作用,不愿意长期服用西药。某些企业就利用患者的这种心理,宣传鼓吹某些保健品、保健器具的“降压疗效”,可使高血压患者摆脱西药副作用的困扰。
实际上,保健食品、饮品及降压器具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仅起到辅助作用,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