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高血压的关系密切。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中,既要保证充分的热量、脂肪和蛋白质,又不宜过量。
1. 少吃盐
高血压意味着人体内血流以一种额外的力量冲击血管壁,从而导致心脏工作量加大。长此以往,高血压会损坏血管,并导致冠心病、卒中和肾脏疾病。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离子和氯离子都会引起血压升高。过多的摄入盐会让人体口渴,导致饮水量增加,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的排出量,从而增加体内血容量(全身血管内的血量)。血容量越多,血压越高。
2. 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
热量过剩会导致体重增加,体重增加会引起血压升高。有研究发现在 40 ~ 60 岁的男性中,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正常人群的 1.9 倍,通过对体重的控制可使高血压发生率减少 28% ~ 48%。低脂饮食能帮助人们将体重和血压维持在健康水平。
3. 增加优质蛋白质
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对血压的影响是不同的。鱼类蛋白质富含蛋氨酸和牛磺酸,可帮助降低高血压和卒中的发生;大豆及其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虽然没有降血压的作用,却可预防卒中。
4. 增加钾的摄入
钾能对抗钠对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新鲜的绿色蔬菜、豆类、香蕉、杏等都是含钾高的食物。但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高钾血症。
5. 增加镁、钙的摄入
镁有助于血管扩张,如果镁缺乏会引起动脉骤然收缩,血压升高,心律不齐和肌肉痉挛。补充镁的最安全方法是通过含镁丰富的食物来补充。富含镁的食物有各种干豆、鲜豆、香菇、菠菜、桂圆、豆芽等。钙不足也可使血压升高,钙增加会使血压下降。富含钙的食物有奶类、豆类等。
6. 食用醋对血压的良性作用
醋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生成而直接抑制血压升高的。醋还具有利尿作用和有利于身体对钙的吸收,这些作用对降低血压有一定帮助。
更多内容请见《胡大一医生浅谈心脏健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胡大一主编,“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16中国好书”。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