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没有几步路就头晕、眼前一黑,几乎快昏倒…,这是不少人曾经出现的症状,不要以为是贫血,其实可能是心房颤动合并心搏过慢的缘故。1名80岁的邱先生曾经有心跳1分钟只跳了47下,甚至最长有3秒钟完全不跳的情况,以及同样出现走路半途快昏倒。经过医师诊断罹患心房颤动合并心搏过慢,自己却完全不知。
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律不整,发生时心脏会有快速且不规则的跳动状况,虽然不会有立即致命的问题,但由于心房在快速心律不整发生时,丧失了有效的收缩排空血液的功能,左心房内可能会产生血栓。若心房颤动持续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心脏打出血栓,而发生脑中风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服药预防心房颤动并发脑中风
为了预防心房颤动发生脑中风的并发症,病患必须服用抗凝血药物来抑制血栓的形成,但往往由于服用时少数病患会有肠胃道出血,或脑出血等不良副作用,医师会依据病患临床危险因子的多寡来评估是否使用。
患者邱先生发病后,经过诊断依照医师建议,先使用传统抗凝血剂。但因为要常常抽血,禁吃深绿色的蔬菜,造成饮食不便,但医师特别提醒,要预防中风,药物非吃不可。因此折衷之下,改服用“阿斯匹林”。所幸3年前开始改服新型口服抗凝血剂,既预防中风,又不用常抽血监测,也不用特别忌口,目前状况稳定。
心房颤动是引发脑中风最危险单一因子
成大医院心脏内科林立人教授指出,心房颤动是造成脑中风的最危险单一因子,由于合并心房颤动的脑中风病况严重,不只容易导致重度失能,死亡率也较高。心房颤动如果未投药及早预防,其中风机率将超过一般人5倍以上。相较于长年重视的健康问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抽烟等导致中风的风险系数为2至3倍。
根据2012年欧洲心脏学会心房颤动治疗指引建议,心房颤动患者只要合并以下一种情况,包括年龄超过65岁、有中风史、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疾病、女性等,就应考虑长期服用能降低6成中风风险的“抗凝血剂”。林立人教授指出,新型口服抗凝血剂可大幅提升用药安全性及方便性,并提升患者服药顺从性。新型口服抗凝血剂虽然比传统抗凝血剂安全,但仍然可能发生出血,若发生出血事件则应暂时停药,并尽早回诊。
秋冬心房颤动病患防併发急性脑中风
目前台湾共有约23万名心房颤动患者,而秋冬发生的脑中风者罹患心房颤动比春夏时节脑中风者高5成3。换言之,心房颤动病患容易在秋冬时节并发急性脑中风。提醒,随着时序入秋,要小心防范心房颤动引发的中风危机。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