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体型肥胖患有高血压的30多岁网络工程师,因工作日夜颠倒,造成服药时间不规律,1个月的降血压药当2个月吃,服药不顺从的结果竟造成严重呼吸急促需送急诊,到院检查发现有下肢水肿、心脏扩大伴随心律不整导致急性肺水肿的现象,还好经紧急妥善治疗,才捡回一命。
心脏衰竭警讯多:下肢水肿、气喘和疲倦
台湾国泰综合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周柏青表示,秋冬气温变化大,是心脏衰竭的好发季节,而下肢水肿就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腿部血液因重力的关系,回流本来就相对困难,若又因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不佳,加上体内水分滞留,心脏帮浦无法顺利将血液打出去,血液蓄积在下肢,压力变大渗到血管外组织,就会造成双侧下肢水肿。
其他心脏衰竭的征兆,还包括疲倦、喘,甚至咳嗽。心脏衰竭患者,常因肺部血液无法顺利回流至心脏,血液积在肺部,进而引发咳嗽或喘症。有些人甚至会出现“端坐呼吸”的现象,也就是平躺时下肢和腹腔血液较易回流至肺部,造成咳嗽或喘气,此时常需垫高枕头或端坐,藉着重力作用,减轻血液回流至肺部的压力和速度来缓解症状。
心脏衰竭多原因 高血压成帮凶
哪些因素会造成心脏衰竭呢?周柏青医师表示,诱发心脏衰竭的原因很复杂,包括心脏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脏肌肉病变,心脏瓣膜异常,心包膜疾病,心律不整,先天性心脏疾病,和体内过多水分滞留等。这几种疾病到了晚期,可能合并发生和交互作用,加速心脏衰竭。
除了先天性心脏疾病之外,后天因素也会加重心脏肌肉、瓣膜和血管的病症严重性,特别是心脏血管的部分,现代人因抽烟喝酒、高盐高油的饮食习惯、紧张的工作型态、家族遗传等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根据研究资料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脏衰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7倍,长期疏于照护,就会大大提高心脏衰竭的风险。
研究:血压控制良好,心脏衰竭机率减半
周柏青医师表示,若以台湾十大死因的资料分析,可发现高血压和连带影响的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加总起来的死亡人数,与第1名的癌症相差不远,可见高血压对健康的影响巨大。若想确保心脏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好血压,过去有研究统计发现,若血压控制良好,可减少50%心脏衰竭发生的机会。
高血压有时候并无明显的症状,必须定期量测血压,看看血压是否过高,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测量时需避开运动后和吃完东西后,建议测量血压前最好休息5-10分钟,以免出现血压偏高的不准确结果。一旦在医院间隔量测血压2次以上超标(140/90毫米汞柱),且在家每天早晚各量一次血压持续4至7天有超标现象,确诊为高血压的机率很高,应尽快就医寻求适当的治疗。
规律服药!降低高血压合并心脏衰竭风险
降血压用药随作用机转不同而有多种选择,但周柏青医师表示,心脏衰竭合并高血压的治疗,除了必备的利尿剂之外,建议可参考使用ACI/ARB型的降血压药物,可同时减少心脏的负荷。研究发现,服药规律可降低心脏衰竭的复发率,但若未规律服药或治疗,半年内的复发率高达5成,且发作的时间、频率会增加,一旦心脏功能持续恶化,严重时恐无药可救。
而一般高血压的患者,初期若经医师评估不用吃药,有机会在体重控制、规律运动、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下,让血压恢复正常。不过,若经医师建议需服用降血压药,患者应避免自行停药,以免增加心脏衰竭的风险,不可不慎。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