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叶先生半个月前体检时查出严重的冠心病,多支血管狭窄,支架装不了,只能手术治疗。由于病变的血管多,专家要从他腿上取出至少50cm的血管作为搭桥的“材料”,为此小腿要被切开,至少要留下50cm长的口子。由于担心刀口太长,怕愈合不好,叶先生迟迟未能下定决心做手术。
考虑到叶先生的顾虑,专家决定采取微创腔镜技术为他取血管。术中,专家将专用的器械伸进他右膝关节一个两厘米大的切口后,对着高清屏幕,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像挖隧道一样将器械向前推进,从大腿和小腿中游离出大隐静脉,再分别在大、小腿上切开1cm的切口将血管离断取出。随后,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专家用这段血管与心脏的冠状动脉吻合,架起了4座血管桥。由于腿部手术创伤小,术后3天,叶先生便能下床活动了。
专家介绍,心脏搭桥手术常常需要从患者的下肢取一段血管移植到心脏上,以代替阻塞的冠状动脉。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患者的下肢一侧要被全部切开,取出静脉后,会留下一段从大腿根部至踝关节60~70cm长的切口疤痕。如果是微创的腔镜技术,术后缝上几针,贴上创可贴即可。这种方法不仅创伤小,不留疤痕,也减少了下肢切口感染的机会,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介入和心脏搭桥,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两种重要手段。其中支架,尤其是药物支架,作为后起之秀,以其创伤微小的特点得到了很多患者的青睐。很多心血管病专家呼吁,尽管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却一路猛涨,人们不应忽视心脏搭桥手术的优势,而只看重介入。那么,这二者到底孰轻孰重?在什么情况下,患者应该接受外科搭桥手术呢?具有以下几种病变特征的冠心病患者应该选择搭桥。
一、三支病变:病变血管较多,如果选择介入治疗,要放很多支架,这会使再狭窄、发生血栓的几率大大增高。而且,患者的经济负担也较重。
二、伴有心功能不全:这类患者需要完全性的血运重建以促进缺血心肌的恢复,介入很难做到。
三、左主干病变:按照国内外的指南,外科手术是左主干病变的首选。因为左主干一旦发生堵塞或再狭窄,可能会致命。为了缩小风险,最好选择搭桥。
四、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普通支架对糖尿病患者的再狭窄率较高,而药物支架问世时间还短,还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介入治疗会比搭桥有更好的疗效。
五、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并发症患者:心室破裂、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关闭不全等都必须选择外科搭桥手术治疗。
六、对抗血小板药物过敏的患者:由于支架需要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此药物过敏的患者也应考虑搭桥手术。然而,如果患者有呼吸系统的疾病,接受全面麻醉可能会有危险,不适合接受常规体外循环搭桥,而应选择介入治疗。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