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AID为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它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能够起到解热、镇痛、消炎作用。然而它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可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有小于1%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
(2)肝脏:在治疗剂量下,能导致10%的患者出现肝脏轻度受损的生化异常,但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的发生率低于2%。
(3)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弱视、嗜睡、失眠、感觉异常、麻木等。有些症状不常见,如多动、兴奋、幻觉、震颤等,发生率一般小于5%。
(4)泌尿系统:可引起尿蛋白、管型,尿中可出现红、白细胞等,严重者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在一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长期口服NSAIDs的患者肾脏疾病发生的风险率是普通人群的2.1倍。
(5)血液系统:部分NSAIDs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障碍等。
(6)过敏:特异体质者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过敏反应。
(7)心血管系统:有研究发现,NSAIDs能明显干扰血压,使平均动脉压上升。另有报道,服用罗非昔布18个月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相对危险性增加了。
(8)妊娠期的不良反应:NSAIDs被认为是诱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潜在因素;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产前、产后和分娩时出血;吲哚美辛可能会引起某些胎儿短肢畸形、阴茎发育不全。
NSAIDs虽然可以引起上述诸多的不良反应,但绝大多数患者在短期服用该类药物时出现的不良反应较轻微,能耐受,而且停药后不良反应即可消失,不会对该类药物发挥疗效产生影响。
而对于长期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的朋友就需要注意了,尤其是对于老年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而言,长期应用会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根据一项最新的事后分析显示,在纳入22 000余例受试者的INVEST研究中,研究者将882例每次随访时报告服用NSAID(多为布洛芬、萘普生和塞来昔布)的受试者定义为长期用药者,这些受试者大多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和腰背疼痛用药。研究者对比长期用药者与间歇性用药者(7286例)和从未用药者(14 408例)的全因死亡、非致命心肌梗死或非致命性脑卒中风险。平均随访2.7年的结果表明,长期用药者和非长期用药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4/百人年和3.7/百人年(HR=1.47,P=0.0003)。
长期用药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是非长期用药者的2倍(HR=2.26,P<0.0001)。 研究者指出,在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治疗方面,目前美国老年医学会推荐将对乙酰氨基酚作为一线用药,而应慎用非选择性NSAID或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主要研究者Anthony A Bavry认为,在对待长期用NSAID的老年人时,应告知其心血管风险,尽量换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至少减少原用NSAID的剂量或应用频率。
相关阅读:
心血管药物导致性功能障碍不忽悠
化他汀降脂治疗能够降低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讲究多
(责任编辑:林晓)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