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一枝幽兰”问:我今年39岁,最近血压升高,145/100左右,睡眠质量不好,请问有什么办法?父亲去年出车祸被撞成植物人。我一下子接受不了,精神压力很大,醒来就睡不着,患了高血压。出事头两个月,月经都停掉过,后来吃了半个月的药才调整回来。从去年到现在整整20个月了,既要服侍病人又要熬夜,很辛苦,头发也白了很多。
专家解析:长期高度紧张可导致高血压
高血压表面上看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实际上是心、脑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有关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其中死亡人数占我国总死亡率的比例甚至已达到40%左右,成为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
高血压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肥胖、酗酒等都可能产生高血压,但通常不大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不良心理因素,实际上也是导致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不少人,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工作压力往往明显过大,心理状态极容易产生不平衡。这种明显过大的心理压力,往往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过度,从而引起心动过速,火气大。天长日久,血压就会升高,最终病魔缠身。
该网友是由于个人心理因素引起的睡眠质量变化造成的心因性失眠,会导致血压升高。主要的心理感受是“压力大,接受不了”“熬夜、辛苦”,实际上是她心理应激能力的不足和一些认知障碍导致的焦虑状。
有关部门最近的一次调查发现,我国35至45岁这一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的增长率,达到了62%至74%,而65至74岁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的增长率,却只有15%至18%。这部分中年人,不少是白领和领导干部,恰恰也是工作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应酬多、运动少的特殊人群。
李龙说,不良心理作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得到普遍重视,但在我国,多数居民都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相应的可供进行心理咨询医生也不多。因此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要预防不良心理引起的高血压病,一方面是要能正确对待自己、别人和社会,另一方面,当发现自己有心理障碍时,要适当找医生进行咨询,尽可能防微杜渐,把发病原因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心理因素对高血压三期皆有影响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高血压病一般分为三期,且无论哪一期高血压,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第一期高血压时,病人的血压波动很大,忽高忽低,而病人的情绪往往随着血压的波动而变化,容易激动,爱发脾气,中医所说的“肝阳上亢”、“肝阳偏盛”,表现为头痛、失眠等症状导致的不舒服影响了情绪。
第二期高血压时,病人的血压大部分时间处于较高水平,虽然血压波动不如第一期明显,但却出现了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如左心室肥大、心电图异常、眼底改变及蛋白尿等。随着高血压病的进展,不适的症状越来越多如心悸、头痛加重等,这些都可能使病人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情绪更加不稳定,更加急躁、易怒、易冲动。
第三期高血压时,病人不仅血压继续保持更高水平,其心、脑、肾等内脏器官的损害也更加严重,以致失去了代偿能力。而心衰、肾衰和高血压脑病等不仅使病人的心理健康受到很大损害。高血压晚期,病人的情绪往往变得低沉、忧郁,有时焦躁不安,还可能出现多疑、敏感、牵连观念,甚至被害妄想、行为异常也可能出现,高血压脑病患者还会出现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或昏迷等。为了消除高血压脑病患者还会出现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或昏迷。为了消除高血压病对老年人的心理影响,必须加强对高血压的防治。
高血压病人心理治疗特别重要
应用药物治疗高血压病已有很长的历史,降压药对于大多数病人,均通用效地控制血压,可以减轻重症病人的心、脑、肾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但是,所有降压药都不可能消除血压增高的原因,而且还会引导口干、乏力、嗜睡、抑郁等多种副作用,以致使许多病人不能坚持服药,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并发症和死亡率。为此,美国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曾参与了“高血压是杀人凶手”为口号的健康教育运动,以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其中包括教育高血压病人必须遵照医嘱服药。这一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10年中,心脏病死亡人数下降了25%。可见,如何教育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需要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参与。医生必须对病人负起健康教育的责任,教育病人遵守医嘱服药,注意所有与疾病有关的事项,使病人认识到,高血压是一种有生命危险的疾病,但是只要充分与医生合作,就可以得到控制,从而使病人认识到,最终决定自己能否获得健康的责任,要由自己而不是由医生来承担。
一些研究发现,单用大剂量利血平会增加抑郁症发生率。但是,现在国产的复方降压药中多含有利血平成分,但一般剂量仅为原来剂量的1/5,剂量相对较小,同时与其他药物合用也抵消了部分的不良反应。目前进行的长期临床研究及多年的临床用药观察中,并未发现国产复方降压药物诱发抑郁的情况,如降压0号,一直是国内降压药物中副反应最小,不仅方便患者坚持治疗,而且增强了降压效果,同时又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可谓“一举三得”。但是专家们仍然建议,有精神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该慎重选择抗高血压药。
以上是药物治疗中的心理社会因素问题。为了弥补单纯使用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不足,近年来开始了心理治疗的尝试。这种尝试是成功的,对于早期高血压患者更为适宜。
专家:情绪减“压”乃良策
如果你爱生气,如果对别人的伤害耿耿于怀,你就需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血压是否升高。专家告诉我们,一旦你宽恕了他人对你的伤害或者过错,你就不会那么生气,血压也就会降下去了。
减轻压力。心眼小的人,压力也大,这是因为很多事情装在他心里,讲不出来,也放不下,压力自然不少。一个人总是扛着压力,那会是一种什么状态?身体能好吗?一个人若是宽宏大量,什么都想得开,包括别人对自己的伤害,那么这个人就一定是无事一身轻。心里没包袱,生活、工作都会很快乐,幸福也会随时来到你身边。
都会往坏处想,好像别人总是跟他过不去。学会宽容,你对别人就不那么有敌意,话也不会横着说出口。
稳定心律。一般人的心律在每分钟七十左右。生气的时候,特别是面对面争吵的时候,心律一定会加快,从而增大心脏的负担。如果一个人总是不肯原谅他人的过错,气愤不止,心律就很难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远离烟酒。"借酒消愁 愁更愁"怎么办?猛烈吸烟是一个办法。这样做的男人居多。如果这两种方法真的可以减轻内心的愤怒或者痛苦的话,另一方面的痛苦也会随之而来那就是疾病的痛苦!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李杏)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