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以猝死为首发症状
病人突然摔倒在地,意识丧失、抽搐、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争分夺秒抢救急性心梗
1、心肌梗死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病人。立即给予就地抢救:松解领口、裤带,保暖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以利于患者呼吸;切不可搀扶病人走动或乱加搬动以免加重病情。有条件可立即吸氧。
2、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2片,或速效救心丸10粒等,同时立即呼叫当地急救中心与此同时立即与急救中心取得联系。
3、在等待救护车期间,若发现病人脉搏细弱、四肢冰冷,提示可能将发生休克,应轻轻地将病人头部放低,足部抬高,以增加血流量。
4、如果发生心力衰竭、憋喘、口吐大量粉红泡沫痰的病人,头低足高位会加重胸闷,只能扶病人取半卧位。让病人含服硝酸甘油、消心痛等药物。烦躁不安者可服安定等镇静药,但不宜多喝水,应禁食。若病人脉搏突然消失,应立即做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且不能中途停顿,须持续到送医院抢救。
5、治疗后确诊后,家中应备“救心盒”、注射器、血压计、氧气袋等以备急用。
心梗术后康复“四步走”
传统观念认为,得了心脏病就该静养,特别是心肌梗死以后,运动一度被认为是禁忌。其实,支架手术仅完成了心肌梗死治疗的一半,另一半则是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脏康复治疗。据美国一项对8440例冠心病患者的调查显示,与没有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康复治疗者死亡率减少31%。
心脏康复,特别是运动康复早已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不同的心脏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程度不同,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和重点。如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一般包括住院期、出院后早期、后期恢复期、终身维持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和“训练强度”也各有不同。
住院期。在医生监护下,可进行以下7个步骤的运动:1.床边坐位;2.关节运动;3.慢走15米往返;4.中速行走22米往返;5.上下几个台阶,行走91米,每日两次;6.下一段楼梯,坐电梯上来,行走152米,每日两次;7.重复6。另外,在病房中,可自己进餐、剃须等生活料理。
出院后早期。出院后2―12周,患者可在密切监护下逐渐增加活动级别,这一阶段主要推荐健身车运动。此外,还可以选择其他形式的运动作为辅助,最佳方式是步行,逐渐达到10―15分钟/次,3―4次/周。
后期恢复期。一般在出院后6―12周开始,持续3―6个月。患者可以在医学监护下锻炼,并继续接受营养、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咨询。
终身维持期。患者学会了正确的锻炼方法及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后,不再需要医学监护,只需终身维持健康状态,并定期接受随访。
运动后,如果次日早晨感觉疲劳,心率加快或者减慢,血压异常,运动能力下降,说明运动量过大。如果运动中因呼吸急促而不能自由交谈,大汗、心悸、面色苍白,则可能是运动强度过大,要停止运动。另外,运动前要热身,运动结束后需整理,冬季运动要注意防寒,运动后不要马上冲凉,并注意补充水分。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