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申是河北医大一院心脏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40年,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他创造的快速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术、小角度切入法心包穿刺引流术等技术,引起国际医学界关注。他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严重心力衰竭、心血管神经症、冠心病、心绞痛卓有成效。
高超医术令美国同行称赞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晚期阶段,是21世纪的流行病。心力衰竭致死率、致残率高,预后差,有临床症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年存活率只有约50%,在预后上是仅次于肺癌的恶性疾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年死亡率高达50%。
作为心血管内科医生,刘坤申深知患者的痛苦:胸闷、憋气、喘一口气都要抬高双肩,下肢水肿,全身无力,不能平躺,只得坐着睡觉,心脏猝死随时都可发生,患者在痛苦焦虑中艰难度日。高碑店市的赵先生就曾是一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幸运的是经刘坤申治疗后,他至今仍健康快乐地生活着。
原来,赵先生患病后曾在国内多家有名的医院治疗,效果都不明显,远在美国做生意的女儿把他接到美国,在马里兰州医院接受了全面详细的检查。美国医生认为赵先生的心力衰竭已至晚期,心脏移植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心脏移植离百姓太遥远、太不现实了。”刘坤申介绍说,一是心脏供体十分稀缺,二是手术费用高昂,仅术后维护费每月就在4000元以上,即使在美国这样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每年也只有不到2500人有幸应用此方法治疗。他认为,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现实又普遍的方法。
刘坤申接诊赵先生时,病人症状已十分严重,心率每分钟只有40次,还伴有频发的室性早搏,同时患者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刘坤申为他制订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先用利尿剂、强心剂解决了腹水和下肢水肿问题,一周后水肿消失,患者能平躺下。接着通过安装心脏起搏器解决心律慢的问题,同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帮助衰弱的心脏恢复正常功能。一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又经过3个月的恢复,心脏功能逐步恢复正常。
去年春天,赵先生又到美国女儿家小住。曾为他看过病的美国医生给他做了检查后吃惊地发现,赵先生的心脏已经基本康复。当得知是在中国治疗好时,这位美国医生不停赞叹:“真想不到,中国有这么好的心血管病医生!了不起!”
“用药如用兵”
54岁的何先生曾因冠心病多次住院,做过两次冠脉溶栓和支架治疗,依然有频繁的心绞痛发作,心脏扩大,已发展到心力衰竭中晚期。刘坤申研究分析了患者病情,发现β受体阻滞剂使用剂量达不到靶剂量是治疗失败的关键。刘坤申先使用洋地黄、利尿剂、ACE抑制剂等使病情稳定下来,在此基础上,从小剂量开始加入β受体阻滞剂。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多年用药体会,刘坤申借助心脏起搏器改变心动过缓、调整其他药物剂量的办法,来克服低血压、虚脱等暂时的临床状况,并用中药补气养阴、扶正培本,通过“退一步、进两步”,最终达到β受体阻滞剂的个体化目标剂量。由于判断准确,处置得当,患者心率、血压都稳定下来,心脏明显缩小,心功能逐步恢复了正常。
在刘坤申看来,“用药如用兵”,不仅要掌握每个兵、将的特点,还要了解兵、将如何组合,才能形成最有战斗力的方阵,最终打胜仗。他表示,心内科医生对临床上常用药物,不仅要了解单个药物的特点、作用,还要知道它应该与哪种药组合、用多大剂量、如何把握用药时机等,才能发挥最佳疗效。对使用中出现的负面影响和暂时困难,能够巧妙地避害趋利,最终达到治疗目的。刘坤申还发现,大多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是由冠心病所致,多数表现为脾肾阳虚、气滞血淤或气阴两虚型。于是在使用西药治疗的同时,把补气养阴与活血化淤的中药应用其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工作中,刘坤申收集整理了上千份患者病情资料,上面清楚地标明每次用药后病情变化的记录、患者出院后的跟踪观察情况、医生的用药心得等。近年来,通过中西药结合治疗的临床验证,许多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扩大的心脏明显缩小或恢复正常,心脏功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爱心仁术温暖患者心
刘坤申告诉记者,心血管疾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常常忍受心脏、心理的双重折磨。门诊中一半以上的心脏病患者伴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或疾病,而心理问题的存在又加重了心脏病。为此,他一直提倡心内科医生要做“双心医生”,树立心脏和心理问题同治的理念,在“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下,医生应把病人当作一个统一整体,不仅关注病人的躯体感受,更要关注病人的精神、心理活动和社会功能的发挥。
他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了解其病情、体察其内心感受,他经常劝导病人注意修身养性,不急不躁,清淡饮食,劳逸结合,保持适量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同时,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正确的防治策略,持之以恒,除了极少数严重的终末期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大心脏心力衰竭完全可防可治。
找刘坤申看过病的患者,都会收到刘坤申个人联系方式和详细用药说明的便条,“这样,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至于忘记药的吃法,平时有什么问题也可及时与我联系”。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儿,刘坤申同样做得认真。他精湛的医术和对患者的理解、同情,给患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患者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按规定他每周出一天门诊,实际上他天天出门诊,平时病房、办公室也常常挤满找他看病的患者。有一次,他要赶周六中午的火车去外地开会,可还有几位患者等着他看病,他早上7时就来到办公室接诊患者,然后才匆匆赶往火车站。他说:“有病大家都很着急,病人早一天得到诊治,就能早一天放心。”
(实习编辑:李杏)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