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无症状猝死” 其实有信号
根据我国“十五攻关”项目调查出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心源性猝死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名人、年轻白领猝死事件使得公众开始重视心脑血管疾病。“但现在的问题是,人们通常只看到猝死的结果,而忽视了猝死之前已经出现的危险因素。”吴书林表示,不能一味地强化对心脏病的恐惧,而应重视心脏病的可控因素,进行预防。
无症状的突发猝死事件往往更能引发职场一族的惊恐。吴书林指出,所谓“无症状”未必是真,有时是隐藏的基础病或细微的信号没有被当事人及时察觉。
例如,一些无症状猝死往往和冠状动脉痉挛有关。此类患者心脏血管并无异常,但因劳累等原因,心脏大血管出现突然收缩、闭合的情况,导致缺血、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
“如果此时身边没人立即为他进行心肺复苏,或者用除颤仪抢救,就会导致死亡。” 吴书林指出,这类病人的血管大多数并没有发生病变,只有大约10%~20%的人有轻微的冠状动脉狭窄。
“过度疲劳导致心跳过快,或者因血管收缩闭合导致供血不畅,出现冠状动脉痉挛。”方咸宏特别提醒,由于一般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才会引发心绞痛,而目前二三十岁青壮年已经开始出现血管里有脂质沉积等情况,血管狭窄程度不高,平时虽无异常,貌似“健康”,但一遇意外事件,就会表现为“突然发作”,甚至变本加厉。
男45岁、女50岁后 定期进行心脏体检
吴书林观察到临床上一个现象:易冲动者容易得心脏病,且同等病情下,脾气冲动的病人比心态平和者的疾病进展似乎更快。他指出,脾气暴躁的人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分泌出更多的肾上腺素,对血管造成一定损害,得心脏病的几率也大大提高。
他建议职场人士“做事悠着点”!基层、青年员工应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增强个人修养及文化素质,使心态平稳。而中高层管理者的护心秘诀是要适当减压,别让工作的无形压力累坏心脏。
吴书林建议:男性45岁后、女性50岁后应至少每年做一次体检,尤其是有高危风险的人群,例如父母兄弟等曾得过心脏病或自身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的市民, 最好一年做一次“心脏体检”,即进行心脏彩超、活动平板、24小时心电图检测等。
(实习编辑:李杏)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