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即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属于传染病。乙型肝炎病毒数量22500IU/ml多,比较严重,说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且病毒处于较高水平,传染性较强。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等途径传播,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一、症状: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发展为重症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对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二、治疗:
1、一般治疗:如果检查肝功能正常,并且乙型肝炎病毒数量小于100IU/ml,属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一般不用特殊处理。建议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劳累,暂时避免进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转氨酶升高,乙型肝炎病毒数量超过100IU/ml,属于乙型肝炎病毒活动期,需要遵医嘱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
3、手术治疗:如果检查后发现肝功能严重异常,乙型肝炎病毒数量大于1000IU/ml,属于肝硬化,必须要做肝移植手术治疗;
4、其他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数量22500IU/ml时,还可采取血液透析、人工肝支持等方法进行治疗。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