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卡介苗及乙肝疫苗后,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红肿、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脓肿形成、长期不愈的溃疡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1.注射部位红肿
卡介苗和乙肝疫苗通过刺破皮肤将微生物引入体内以启动免疫反应。这些外来物质可能导致机体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的现象。红肿通常出现在接种点周围,可能伴有轻微疼痛或触痛。
2.局部淋巴结肿大
由于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属于异物,可能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导致局部淋巴细胞增生,进而引发局部淋巴结肿大的现象。肿大的淋巴结通常靠近接种部位,如颈部淋巴结。
3.发热
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后,其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会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此时会产生内源性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出现发热的情况。发热一般为低到中度,可能伴随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4.脓肿形成
当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会导致局部组织发生坏死和液化,形成脓液积聚而成脓肿。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后,若操作不当造成局部感染,则可能出现脓肿。脓肿通常位于接种部位附近,可触及波动感,严重时可伴有全身不适。
5.长期不愈的溃疡
如果患者自身存在免疫力低下等情况,在接种卡介苗以及乙肝疫苗后,可能会诱发感染的发生,若未及时发现并处理,就有可能会出现长期不愈的溃疡。溃疡通常持续超过4周,可能伴有渗出、出血等表现,位置不定。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超声波检查等明确具体情况。对于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引起的症状,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即可。但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进展,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