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唾液也是其中一种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可通过受染者的唾液传播给他人。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受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与肝脏损伤有关,如胆汁淤积、肝功能异常等。
针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可以进行血清学检测,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nti-HBc)等指标的检测;也可以进行肝功能测试,如ALT、AST、ALP等指标的测定。此外,还可以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以评估病毒复制水平。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常用药物有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韦片等核苷类似物以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等干扰素类药物。患者需遵医嘱用药,并定期监测病情变化。
为预防乙型肝炎,应避免接触他人的体液,特别是在不确定自己是否携带病毒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分享个人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处理可能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