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即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疾病,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的数量、病毒载量的不同,通常可以将乙型肝炎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正常人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数量应低于检测值下限,即300IU/mL,低于此值则为乙型肝炎病毒低复制,患者病情较轻,病毒低复制的情况通常不算危险。
一、急性乙型肝炎:
1、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如果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结果为阳性,通常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数值越高,说明病毒数量越多,传染性越强;
2、谷丙转氨酶检测:谷丙转氨酶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数值越高,说明病情越重;
3、超声检查:如果肝脏彩超检查结果提示有回声不均匀,说明有肝炎导致肝脏出现损伤,出现纤维化改变,甚至有肝硬化的形成,此时乙型肝炎病毒数量较多,传染性较强;
4、纤维化扫描:如果肝脏有纤维化形成,血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数量也会增多,提示病情较为严重。
二、慢性乙型肝炎:
如果检测结果提示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结果为阳性,通常说明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数值越高,说明病毒数量越多,传染性越强。
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并不能单纯地根据乙型肝炎病毒数量判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肝功能、肝脏彩超、甲胎蛋白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如果判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建议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减少感染造成的危害,比如肝功能异常患者可服用谷胱甘肽、双环醇等药物进行保肝治疗。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