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即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感染,属于传染病。乙肝病毒的临床表现特点,通常有全身症状、消化道症状、肝区症状、皮肤症状、凝血功能改变、黄疸等。
1、全身症状:乙肝病毒感染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浑身不适、疲劳、体力减退、头晕、右上腹不适、长期低热、失眠、多梦等;
2、消化道症状:乙肝病毒侵犯肝脏,引起肝细胞受损,肝脏消化功能下降,会出现恶心、厌油腻、食欲下降、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3、肝区症状:如果乙型肝炎病毒侵犯肝脏,会引起肝细胞受损,出现肝区的不适或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右侧肩背部的放射痛,是乙肝进展期的典型症状;
4、皮肤症状:乙型肝炎病毒会造成肝功能损伤,引起胆红素升高,导致皮肤黄染。乙肝患者体内充满大量的乙型肝炎病毒,胆红素在皮下较难以观察,通常会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
5、凝血功能改变: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的侵害,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会导致凝血功能下降,表现为皮肤黏膜的瘀点、瘀斑,女性患者会出现月经量增多,严重时会出现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6、黄疸:乙型肝炎病毒会造成肝脏细胞损伤,引起胆汁淤积,出现皮肤、巩膜的黄染,多呈浓茶色,是乙肝病情恶化的表现。
乙肝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还有肝掌、蜘蛛痣等。乙肝病毒临床感染后,要针对病情进行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并注意休息,适当运动,禁止喝酒,定期复查,避免疾病进展或复发。
按疾病找